從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看,我國水資源形勢不容樂觀,已經成為實現新世紀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制約因素。分析我國水資源特點,研究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為指導,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制定新世紀的水資源戰略,對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的水資源形勢不容樂觀,需要認真對待
(一)水資源概況及特點
全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m3,其中河川徑流量2.7萬億m3,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m3。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
總量并不豐富,人均占有量更低。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
230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預計到2030年人口達到高峰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60
m3,按國際上一般承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量少于 1700 m3的為用水緊張的國家,因此,未來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形勢將更為嚴峻。
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占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占全國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 19%。
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每年汛期連續4個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常易形成春旱夏澇。而降水量的年際劇烈變化,又使得我國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年較為常見,歷史上曾出現過連續13年的枯水年。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治水害、興水利,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貫穿于中國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建國50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人民堅持不懈治理江河、興修水利,成就舉世矚目。截止1999年,全國共建成水庫8.5萬座,年供水能力已由1949年的約1000億m3增加到近5700億m3,人均綜合用水量從不足200m3增加到458m3;發展灌溉面積8.5億畝;修建堤防26萬km,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萬km2;水電裝機2880萬kw,447個縣實現了農村電氣化。我國以占全球6%的可更新水資源、9%的耕地,支持了占全球22%人口的溫飽和經濟發展,水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9年全國用水總量5591億m3,其中農業3869億m3,占69.2%,工業1159億m3,占20.7%,生活用水563億m3,占10.l%。從開發利用程度分析,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20%。從用水指標分析,全國萬元GDP用水量 680 m3,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 91m3,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 484m3,城鎮生活人均用水量 227m3,農村生活人均用水量89m3。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