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舉行的第34屆國際水文地質大會上,我國著名水文地質專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祜、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主席史蒂芬·福斯特、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水政策官員雅各布·伯克以及世界銀行水資源管理專家卡瑞恩·肯伯等與會中外學者和官員圍繞我國地下水資源保護和未來可持續利用等話題展開了精彩對話。
根據我國最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結果,我國地下水資源約占水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從區域分布來看,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的地下水資源正趨于惡化,而南方水資源則基本保持穩定。
對此,張宗祜說,中國水資源總體狀況是,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從區域來看,分布在長江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地下水資源量占全國的32.2%,而在長江以南的南方地區地下水資源量占全國的67.7%。因此,中國的水資源問題主要在北方、西北。一方面自然區域條件形成北方水少地多,水資源短缺突出,另一方面人為因素也加劇了北方缺水狀況。
他指出,我國目前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約為2200立方。根據聯合國用水標準,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1700立方的為用水緊張國家,低于500立方的為缺水國家,因此從水資源人均擁有量來看,我國尚未被列入缺水國家,但由于我國南北水資源分配極不平衡,北方缺水嚴重,一些地方已經在500立方以下,最少的甚至低于200立方,已經成為缺水嚴重的地區。
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正引起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的關注。史蒂芬·福斯特說,協會已經注意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正面臨水資源的壓力,并對地下水產生極大的依賴性。他指出,地下水灌溉的社會可持續性、地下水在主要的渠系灌溉項目中的使用不足、城鎮居民淺層地下水自供的可持續性以及飲用地下水的天然水質災害等問題將成為亞洲國家在水資源保護領域面臨的嚴峻挑戰。
目前,全世界約有15億到20億人口從地下水中獲取飲用水,在中國城市用水量中,地下水比重超過30%的有400多座城市,其中一些北方城市中甚至80%的用水量來自于地下水。對地下水的旺盛需求導致一些地方出現地下水濫開采、超量開采等不合理行為,誘發了一系列地質災害現象,給國家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帶來重大損失。
張宗祜說,不合理和過量開采地下水,使局部地區的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形成地下水下降漏斗,引起地面沉降和地裂縫及地面塌陷現象。沿海地帶還造成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層,而在內陸地區則加劇土地沙化。他強調,過去我國對地下水只注意開發利用,而忽視了水資源的保護。今后地下水的開發和利用一定要與保護同步進行,最關鍵的是加強技術改進,同時要根據季節水量變化,合理科學使用地下水。
史蒂芬·福斯特提出,構建“公眾意識”對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和科學利用至關重要。他說,僅僅了解地下水系統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將社會、經濟、法律和結構性問題等關鍵因素考慮在內,做到治水先治人。
卡瑞恩·肯伯則表示,由于地下水是“地平線下的資源”,人們無法像關閉水龍頭一樣控制地下水的使用,因此加強政府對地下水資源的監管尤為重要。他建議政府應在地下水資源保護的關鍵領域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包括城市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設、農業種植政策和實踐以及工業和農業污染防治等。
保護水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節約用水,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張宗祜認為,目前我國在農村應用廣泛的地下水漫灌方式存在對水資源的嚴重浪費。他建議我國改進農業灌溉方式,采用節水措施,比如學習以色列先進的滴灌技術等,從而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對此,雅各布·伯克說,這一問題也是全球范圍內農業灌溉面臨的普遍問題。目前,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農業灌溉采用地下水資源,其中尤其以中東地區、美國中部、中國北方等地區更為嚴重。他認為,使用地下水灌溉農業導致大量優質的淡水資源被白白浪費在田地里,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水資源短缺的緊張情形。
目前,我國地下水管理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地下水系統管理模式粗放,自動化監測水平較低等方面。張宗祜說,我國現有地下水監測技術、方法和監測項目上仍比較落后,地下水監測分析一般只能分析出30幾種元素,而國外的監測分析水平可以達到70多種。
他表示,這次國際會議的舉行為我國提供了向世界各國同行學習相關先進經驗,提高我國地下水管理水平的重要平臺。下一步我國將在全球氣候變化對地下水循環的影響、深層地下水形成和運動等領域加強研究,為更好地開采和利用我國地下水資源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