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國家有水才富強 >> 

珍惜生存之本―水

時間:2006-11-14 來源:中華環境公眾信息網 作者:曲格平

        來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面臨著土地、水、能源三種基礎資源的嚴重制約。中國年水資源量約為28124億立方米,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僅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149個國家中,排在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世界少數幾個貧水國之一,并且時空分布不均,開發利用難度大,人均可供應量不足1000立方米。隨著人口增長,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可供應量還呈下降趨勢。同時,污水排放總量繼續增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全國污水排放總量,國家環?偩值慕y計是,2001年為428億噸,2004年為482億噸,3年增長了12.5%;水利部的統計是,2001年為626億噸,2004年為680億噸,3年增長了8.6%。200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339萬噸,超過水環境容量67%;氨氮(NH3-N)排放量為133萬噸,超過水環境容量90%。河流、湖泊水體受到大范圍污染,北方很多河流基本成了排污溝,南方不少河流、湖泊也因污染而降低了利用價值或失去了利用價值。在這里,我們應當充分注意到水體的嚴重污染大大已經降低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損害了水環境的生態功能,減少了水資源的有效供給,威脅到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影響工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水污染惡化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扭轉,同水資源短缺交互影響,就有可能進一步把中國帶入水資源和水環境危機四伏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從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戰略出發,充分珍惜我們的生命之水,把水資源作為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加強流域的綜合規劃和管理;厲行節水優先、效率為本的戰略政策,全面實施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推行政府調控、市場運營的制度改革,通過政府、市場和公眾三種基本調節機制的作用,達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環境的有效保護。

  第一、要把水資源作為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

  中國總體上是一個缺水國家,很多地區對水資源的利用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可持續利用的水平。目前,水資源已經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很大程度上正在決定著各個地區產業結構、布局和技術的發展方向。能源資源被人們普遍認為是戰略資源,其實水資源更是戰略資源。缺少能源人類許多生產活動就要停頓,而沒有水,不僅生產活動不能進行,連人類生命也不能維持。一位學者提出,大西北第一定律是有多少水,辦多少事,養活多少人。其實,這一定律不僅適用于大西北,也適用于中國的許多其他地區。近年來,中國北方和一些沿海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已日益尖銳,正在嚴重影響著這些地區的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中國南方水資源本來相對豐富,但由于水污染,也由豐水地區變成水資源不足的地區。目前,全國668座城市中,近400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達110多座。全國城市日缺水量約為1600萬噸,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300億元。缺水城市包括了京、津、滬三個直轄市,三個特區市,14個沿海開放城市以及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全國農業每年缺水達300億立方米,因缺水造成2—3億畝農田受旱,減產糧食200億公斤。同時,由于嚴重忽視生態用水,水資源的過度利用更加重了水環境污染,造成廣泛的生態破壞。

  為了使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能夠支撐各個地區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各地方在規劃經濟發展時,應當以可利用的水資源為重要先決條件。在協調好生態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經濟社會的用水,并在規劃產業結構和技術發展方向時,應當牢記兩個總量限制指標,一個是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一個是經過適當環境功能區劃所確定的水環境容量。國家應當從各地區資源持續利用的總體水平出發,通過法律、規劃和配套政策、技術措施,全面建立起有效的水資源消費總量和水污染總量控制制度。各地可以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效率和污染治理水平,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資源,但水資源消費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不能突破相應的總量限制指標。繼續采取措施,扶持那些水耗少、污染輕、效益好的產業發展,限制那些水耗大、污染重、效益差的產業擴張。要進一步加強工業布局的調整,加快工業園區的建設,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使企業與企業之間逐步形成一個有序的產業鏈條,努力做到資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環使用,使廢物產生量最小化。

  第二、加強流域的綜合規劃和管理

  中國現行的流域管理實際上實施的是一套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行政部門多頭管理的體制。政府的水利、環境保護、建設、國土資源、交通、農業、林業、衛生、科技以及發展改革、財政等多個部門都直接或者間接參與流域管理。這些部門雖然各有分工,但在許多方面又互有交叉,從體制上難以保證綜合的流域規劃和管理得到有效實施。近年來通過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按照流域管理水資源和防治水污染,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圍繞重點流域水資源管理和污染防治制定了綜合規劃和專項計劃,并在實施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流域綜合管理仍然很薄弱,有待進一步加強。

  為了有效實施流域綜合管理和規劃,在重點江河設立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地方政府和主要用水單位代表參加的綜合性的流域管理委員會作為流域管理的決策機構,協調處理全流域的綜合規劃以及水資源供求和水資源保護等專項規劃,協調處理水量調配和污染總量分配等宏觀決策事宜,以建立起真正代表各方利益,有效協調有關流域水資源決策管理的合理體制。其次,要從保護流域生態系統的角度,把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污染的各項工作有效結合起來。其中特別要從流域出發,抓好流域的綜合規劃及流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當前的重點是編制好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計劃,在規劃計劃中協調好水量調配和污染總量控制,協調好流域上中下游和干支流污染控制,協調好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流域生態保護(特別是水土流失防治),有效遏制水資源消費的增長和水污染總量的增加。

  第三、厲行節水優先、效率為本的水資源政策

  國家已經明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和重大措施。節約型社會也就是環境友好型社會。從中國來講,節地、節水、節能是節約型社會的三個最為基本的方面,三個方面能否取得實質進展,不僅決定經濟能否持續增長下去,也決定環境惡化的勢頭能否有效地遏制住。目前,農業和工業用水方式粗放,耗水過度,浪費嚴重,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為406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22噸,是發達國家的5到10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平均為62%,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一般只有0.45,而很多國家已達到0.7-0.8。

  從當前來看,國家應當把節水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戰略,通過采取經濟、法律、行政、技術等綜合手段,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在農業節水方面,鑒于農業是中國用水第一大戶,應加快建設農業節水工程,推廣農業節水技術,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在工業節水方面,應當嚴格實行工業水循環使用、再生水回用和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所有工業企業都應把節水做為硬指標。城市節水方面,應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提高節水意識,加強供水管網維護管理,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緩解城市缺水矛盾。

  第四、全面實施水污染的總量控制

  總體上看,當前我國水污染表現為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的局面。當前我國水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是歷史上任何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所不曾遇到過的。

  為了有效控制水污染繼續惡化的趨勢,應當全面實施水污染的總量控制制度,特別要以流域為單元全面實施水污染總量控制。國家應當明確提出各流域的水污染總量控制目標并合理地分配到各個地區,各部門和地區應當圍繞總量控制目標,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方案,提出水污染防治的各項措施,以及水污染防治項目名單和治理資金籌措方案。應當在5-10年內力爭先期實現水污染的“零增長”,并進而實現水污染的“負增長”。同時,為了保證水污染總量控制目標,應當全面實施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將各單位排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排放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做到“持證排污、依證管理”。對超標排污企業實行限期或停產治理;排污總量超過水環境容量的地區,禁止新發排污許可證,以確保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削減。

  第五、推行政府調控、市場運營的制度改革

  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很大程度是不合理的機制造成的。目前,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宏觀配置尚未建立,國家難以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使用權進行合理配置;水資源、水環境無價或低價的水價制度的改革進展不大,缺少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排污的市場激勵機制。要有效實施節水優先、效率為本的戰略政策,最根本的是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機制,通過制度變革,通過政府、市場和公眾三種基本調節機制的作用,達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環境的有效保護。

  當前,應當結合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調控機制,擴大市場引導的作用領域和范圍。在政府調控方面,要在已經建立的水資源和水污染管理和監控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基層政府的管理能力;要積極建立和完善資源、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增強政府在產業發展、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決策和協調能力。在市場引導方面,探索建立水權制度和水市場,逐步完善有關水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探索建立流域范圍的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經濟補償機制;培育和規范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市場機制,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主體企業化、運營方式市場化;研究探索由資源稅費、環境稅費構成的“綠色稅收”體系和資源,逐步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市場運行機制。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珍惜生存之本―水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