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正面臨缺水問題,這加大了中國、印度和美國等國爆發“水荒”的可能性。
2000年的時候,科學家曾預言,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將面臨缺水問題,但水資源專家們吃驚地發現,這一關口已被突破。
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所長弗蘭克•里斯柏曼(Frank
Rijsberman)表示:“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危機,我們將必須改變常規做法!
全球約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物理性缺水”地區。在這些地區,自然力量、過度使用以及糟糕的農業生產方式等因素,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江河日益干涸。但另外還有10億人口面臨“經濟性缺水”,他們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從江河和含水層取水。
上述發現出自于一份由700位專家歷時5年編寫的報告。這份來自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的報告,對農業用水管理進行了全面評估,并于昨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周(World
Water Week)上發表。世界水周是水資源專家的國際會議。
報告協調人大衛•莫爾登(David
Molden)表示:“如果我們繼續以目前的方式來管理水資源,今后將會出現更多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他表示,可以容易地改進農業生產方式,以減少水資源損耗。
農業用水量比烹飪和洗滌等家庭用途多70倍。在泰國,食品生產的用水量約為每人每天2800升。在意大利,大約需要3300升水來生產每人每天的食品,其中約半數的水用于制作火腿和奶酪,而三分之一的水用于制作意粉和面包。
在埃及等國,缺水問題已非常嚴重。由于缺少足夠的水來生產更多糧食,該國半數以上的食品需要進口。澳大利亞的默里達令盆地(Murray-Darling)也存在缺水問題,原因是大量水資源被轉作了農業用途。
在美國,圍繞科羅拉多河水位不斷下降的問題,該國與墨西哥之間的爭議不斷加劇。
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稱,腐敗現象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問題。該組織首席執行官戴維•努斯鮑姆(David
Nussbaum)表示,在對水資源行業的總投資中,有20%至40%的資金“沒有流向那些應該獲得潔凈水和衛生設施的人群。”
他表示,修建水網和水處理設施等大型水資源項目,都容易出現大規模腐敗行為,但同時小范圍的腐敗行為也相當普遍——例如,有人通過行賄來少交水費。他表示,這兩種行為造成的后果是,窮人用水需要付出更高代價。
不過,他談到了引人矚目的水資源“廉潔協定”(integrity
pact)的成功,以此作為如何使水資源項目更為透明的例證。該協定2002年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出爐,于今年5月份完成。這一協定節省了至少300萬美元,否則的話,這些錢可能落入腐敗分子手中。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