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氧化溝工藝 >> 

斜板沉淀池在一體化氧化溝中的作用

時間:2007-01-29 來源: 作者:

  氧化溝由于其構造簡單和運行管理簡便已發展成為污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為了適應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要求,經過適當的調整和改造,氧化溝在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同時,還可完成生物脫氮和除磷[13],因此氧化溝被各國廣泛采用。一體化氧化溝(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是將沉淀池與氧化溝合建,無單獨的污泥回流系統,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均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氧化溝占地大的缺點。由于污泥回流及時,減少了污泥膨脹的可能。
  氧化溝內多水深<2 m,目前也有深達34.6 m的。為了避免污泥沉積到溝底,溝內混合液的循環流速>0.3 m/s,通常為0.30.5 m/s4]。這就使得溝內循環的混合液具有較高的動能。由于受氧化溝結構和運行方式的限制,與氧化溝合建的沉淀池應滿足:①沉淀池與氧化溝的容積比盡可能;②削減進入沉淀區混合液的能量,以保證高效沉淀。目前應用較多的有BMTS式和船式[5、6],斜板沉淀池由于池深淺、占地少、固液分離效果好,也已在一體化氧化溝中廣泛應用。

1 試驗裝置

  氧化溝主體和斜板沉淀池模型均用有機玻璃制作。污水由高位水箱經轉子流量計流入氧化溝中,并迅速與溝內原有混合液混合。經多次循環處理后,與進水等量的混合液在沉淀池內固液分離,經出水堰排出(見圖1)。

  由于試驗模型較小,沒有適當規格的曝氣轉刷可以安裝,所以在氧化溝的一端轉彎處設一臺攪拌機推動混合液在溝內循環流動(轉速在100250 r/min之間調節)。攪拌槳的型式類似于曝氣轉碟,在平面圓盤上固定6片槳板。鑒于攪拌機的供氧能力有限,在進水口前設置一充氧泵。氧化溝模型長為0.8 m,設有沉淀池的廊道寬為0.1 m,另一廊道寬為0.07 m,有效水深為0.3 m,有效容積為41 L。
  試驗中采用斜板沉淀池作為溝內合建的沉淀池。其迎水面制成坡形,防止溝內混合液在沉淀池前由于截面突縮出現旋渦流。在斜板底部設置雙層穿孔板作為過渡區,以消耗混合液上升時挾帶的動能。沉淀池出水堰口為鋸齒型,保證出水均勻和各個斜板間布水均勻、負荷相等。沉淀池底部長為0.20 m,寬為0.05 m ,距溝底0.05 m,側面廊道寬為0.05 m。沉淀池容積占氧化溝總容積的6.13%。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斜板沉淀池在一體化氧化溝中的作用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