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槽式氧化溝由于采用特殊的三溝運行方式,污泥濃度在每個運行階段都有變化。由于這類裝置設計上采用中溝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泥(可根據工藝要求來設定排泥泵的運行時間來排泥),兩條邊溝大多不設排泥管,這樣雖然方便剩余污泥的排放,但排出的泥很稀,特別在污泥沉降性能差時還會造成其它一些不利影響。
如采用在邊溝某些時段從沉淀溝或曝氣邊溝交替地排泥,就可避免負面影響,也有利于氧化溝的平穩運行。
1.基本構成和工藝過程
三槽式氧化溝是由三條同容積的溝槽串聯組成,中間的溝為曝氣溝,兩條邊溝交替作為曝氣和沉淀使用。廢水根據設定的運行模式交替進入三條溝,處理后的出水則相應從作為沉淀溝的二條邊溝流出。
污水首先進入一條側溝內,與活性污泥混合,進行生化處理。生化所需的氧氣勇士轉刷曝氣轉刷提供,轉刷的另一作用是推動混合液以一定的流速在溝內循環流。
污水經生化后流入作為沉淀區的另一側溝,泥水分離后由出水堰流出。一定時間后(根據運行周期的時間定),沉淀溝進水作曝氣溝用,原曝氣溝作沉淀溝用,根據運行模式交替使用。每條溝內設有一個溶解氧測定探頭,溝內的溶解氧可根據設定的范圍,通過轉刷的運行狀態自動控制。
三槽式氧化溝可按好氧、缺氧、沉淀三種不同的工藝條件運行,所以除了有一般氧化溝抗沖擊負荷、不易發生短流等優點外,又不需要另建沉淀池,污泥也不用回流,管理更方便。整個工藝是根據輸入的運行模式,由PLC系統自動控制和切換的。
2.改變排泥方式的理由
三槽式由于采用特殊的三溝運行,污泥濃度在每個運行階段都有變化,且曝氣邊溝某一時段的污泥濃渡要大大高于中溝。氧化溝設計上都采用中溝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泥,大量的稀污泥由泵排到污泥濃縮系統,不僅排泥能耗高,對濃縮池也造成很大的水力沖擊,使濃縮池翻泥加劇,同時也影響氧化溝運行的穩定。
如采用在C、F階段后期從沉淀溝或A、D階段前期從曝氣邊溝交替地自控排泥,就可改善上述問題。排泥方式改變后可解決和改善以下情況: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