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氧化溝工藝 >> 

三溝式氧化溝的工藝及其特點

時間:2007-01-16 來源: 作者:

1.概述
  氧化溝也稱氧化渠,又稱循環曝氣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是50年代荷蘭pasveer首先設計的。最初一般用于處理在5000m3以下的城市污水。
  三溝式氧化溝是氧化溝的一種典型構造型式,目前采用的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是丹麥在間歇式運行的氧化溝基礎上開創的,它實際上仍是一種連續流活性污泥法,只是將曝氣、沉淀工序集于一體,并具有按時間順序交替輪換運行的特點,其運轉周期可根據處理水質的不同進行調整,從而使其運行操作更趨于靈活方便。這種工藝流程簡單,無需另設一次、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裝置,使氧化溝工藝的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大為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氧化溝占地面積大的缺點,我國邯鄲市東污水處理廠采用的就是這種工藝。
  2.三溝式氧化溝的工藝流程
  三溝式氧化溝工藝主要按下面六個階段輪換運行。

階段A:污水經配水井進入溝Ⅰ,溝內轉刷以低速運轉,轉速控制在僅能維持水和污泥混合,并推動水流循環流動,但不足以供給徽生物降解有機物所需的氧。此時,溝Ⅰ處于缺氧狀態,溝內活性污泥利用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則利用前一段產生的硝酸鹽中的氧來降解有機物,釋放出氮氣,完成反硝化過程。同時溝I的出水堰自動升起,污水和污泥混合液進人溝Ⅱ.溝Ⅱ內的轉刷以高速運行,保證溝內有足夠的溶解氧來降解有機物,并使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完成硝化過程.處理后的污水流入溝Ⅲ,溝Ⅲ中的轉刷停止運轉,起沉淀池的作用,進行泥水分離,由溝Ⅲ處理后的水經自動降低的出水堰排出。
  階段B:進水改從處于好氧狀態的溝Ⅱ流入,并經溝互Ⅲ沉淀后排出。同時溝Ⅰ中的轉刷開始高速運轉,使其從缺氧狀態變為好氧狀態,并使階段A進入溝Ⅰ的有機物和氨氮得到好氧處理,待溝內的溶解氧上升到一定值后,該階段結束。
  階段C:迸水仍然從溝Ⅱ注入,經溝Ⅲ排出.但溝Ⅰ中的轉刷停止運轉,開始進行泥水分離,待分離完成,該階段結束。階段A、B、C組成了上半個工作循環.
  階段D:進水改從溝Ⅲ流入,溝Ⅲ出水堰升高,溝Ⅰ出水堰降低,并開始出水。同時,溝Ⅲ中轉刷開始低速運轉,使其處于缺氧狀態.溝Ⅱ則仍然處于好氧狀態,溝Ⅰ起沉淀池作用。階段D與階段A的水淹方向恰好相反,溝Ⅲ起反硝化作用,出水由溝Ⅰ排出。
  階段E:類似于階段B,進水又從溝Ⅱ流入,溝Ⅰ仍然起沉淀他作用,溝Ⅲ中的轉刷開始高速運轉,并從缺氧狀態變為好氧狀態。
  階段F:類似于階段C,溝Ⅱ進水,溝Ⅰ沉淀出水。溝Ⅲ中的轉刷停止運轉,開始泥水分離。至此完成整個循環過程。
  通常一個工作循環需4-8小時,在整個循環過程中,中間的溝始終處于好氧狀態,而外側兩溝中的轉刷則處于交替運行狀態,當轉刷低速運轉時,進行反稍化過程,轉刷高速運轉時,進行硝化過程,而轉刷停止運轉時,氧化溝起沉淀池作用。不難看出,若調整各階段的運行時間,就可達到不同的處理效果,以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目前運行的這種工藝,大部分是預先將各階段的運行時間,根據具體的水質、水量,編入運行管理的計算機程序中,從而使整個管理過程運行靈活、操作方便。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三溝式氧化溝的工藝及其特點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