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溝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污水處理技術,具有穩定的處理效果。自二十世紀50年代出現以來,經過工藝和曝氣設備等方面的無數次改進,已成為主要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之一。特別是用于污水生物脫氮,氧化溝比其它生物脫氮工藝具有費用低、TN去除效率高的優勢。然而,與活性污泥法相比,氧化溝占地面積大,因此,在土地昂貴的城市或地區,氧化溝的應用受到限制。
本研究開發的新型立體循環一體化氧化溝既保留氧化溝設備和運行操作簡單等優點,又可減少占地面積。該項技術已申請專利。本文重點介紹立體循環一體化氧化溝處理城市污水的試驗研究成果。
1 工藝特點
本研究開發的新型一體化氧化溝采用立體循環,并與沉淀區合建。其特點是:①
氧化溝的上層為好氧區,下層為缺氧區,不與大氣接觸,缺氧形成快,混合液在上下循環的過程中可完成降解有機物和硝化與反硝化的生物脫氮過程。與常規氧化溝相比,占地面積可減少約50%。②
沉淀區與氧化溝合建,沉淀的污泥可自動回流到氧化溝內,無需污泥回流設備,可節省投資和能耗,而且沉淀區對氧化溝內混合液流態無任何影響。③ 結構緊湊,運行操作簡便。
本研究在實驗室進行,試驗裝置的有效體積為
表1 試驗污水水質特征
項目 |
范圍 |
平均值 |
PH |
6.84~8.1 |
7.2 |
SS(mg/l) |
55~651 |
152 |
COD(mg/l) |
289~1147 |
628 |
BOD5(mg/l) |
119~470 |
257 |
NH3-N(mg/l) |
45~67 |
59.1 |
TN(mg/l) |
65~87 |
79.4 |
BOD5/TN |
|
3.2 |
在試驗裝置內,混合液的循環流動由轉刷推動。轉刷的功能一是充氧,二是使液混合循環流動,底部不發生污泥沉積。根據設計要求,當轉刷淹沒深度確定后,調節轉刷轉動速度,可以保證溝內溶解氧濃度及水流速度的要求。試驗運行期間,立體循環一體化氧化溝上層DO維持在2
mg/L以上,下層保持缺氧狀態;旌弦旱难h流速平均為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