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氧化溝工藝 >> 

污水處理廠氧化溝的培菌方案設計及實踐

時間:2007-01-16 來源: 作者:


  三、實踐過程
  實際培菌時間從721開始,期間進水BOD570100mg/l之間。由于采用沙湖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作菌種,微生物活性好,增殖迅速。到第一周末的729,已有較多的鐘蟲、循纖蟲、累枝蟲等原生動物和少量輪蟲等后生動物出現;MLss達到1000mg/l以上;出水較清。到第二周末的 8 5日,MLSS達到1500mg/l以上;出水指標BOD5、SS均小于10mg/l
  由于實際上污水經過一組氧化溝系統處理后出水已經達到設計排放標準。根據實際情況對最后操作步驟作了調整,即讓一組氧化溝運行一段時間,獲得一定量的運行工藝參數后,再考慮兩組氧化溝并聯運行的調試。
  四、培菌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a、現象:培菌初期,氧化溝出現了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兩三米高,污染了走道。解決方法:控制溶解氧
  b、現象:培菌中期,長時間菌膠團未形成絮狀結構解決方法:減少氧的供應,補充營養
  c、現象:培菌后期,由于污水濃度低,氧化溝內的污泥長時間不增長。
  解決方法:適當排除一部分污泥
  五、體會
  面對實際生產的應用,在設計此培菌方案時,由于考慮到原污水進水水質較低的實際情況,同時對實際運行中各參數進行了驗算,由此從實際出發作出了切實的、關鍵的調整——采用數級擴大培養法,在實際應用中按需要靈活調整兩組氧化溝的運行方式。
  該培菌方案經過本廠生產技術人員討論,結合本廠實際情況,確定按此方案實施培菌。實踐證明,該方案的實施確保了武漢市第一座氧化溝工藝的一次性培菌成功,僅僅只用了20天活性污泥就培養成功了,避免了重復培菌而造成時間和費用等方面的損失。
  南方長江沿岸城市氣溫較高,居民生活習慣造成人均用水量大。另外,年降雨量大,很多舊城區的市政排水管網還保留著合流制管渠系統。由于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濃度本來就偏低,再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侵入,使得排水河涌所收集的污水中污染物濃度遠遠低于北方城市。特別當BOD570mg時,采用氧化溝工藝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以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何進行培菌、工藝調試、生產運行管理等等,就成為一個較新的課題。這些,還有待我們從理論、實踐上作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污水處理廠氧化溝的培菌方案設計及實踐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