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分析,決定把“正人字”整流板改裝為“斜人字”整流板(如圖5所示),主要目的是改變拋物線形的流動形態。“正人字”整流板傾斜一定角度而正對流線方向,使所有直接上升的拋物線均能被反射形成小的環流,消能后的水流主要以靜壓或緩流的方式進入上面的沉淀區。首先改造其中的一座氧化溝,并與另一座未改造的氧化溝進行對比,通過一段時間運行,沉淀分離效果經改造的明顯好于未改造的。在氧化溝內污泥濃度、曝氣量等因素相似的情況下,沉淀區水下的能見高度平均可提高7%左右(即采用標尺測量沉淀區表面以下能看見的深度);改造的氧化溝沉淀區出水的濁度比未改造的能降低12%左右,出水的透明程度肉眼可鑒;出水BOD5能降低約8%~16%。通過總結,現今兩座氧化溝均已采用斜人字整流板。
3.4 沉淀區液面設置灑水
長期運行以后,沉淀區下部會有少量污泥厭氧腐化產氣,使污泥變輕上浮,而一些死角處也會產生大塊污泥上浮。這些上浮污泥密度小,易被水流帶入集水槽,影響出水質量。通過觀測和操作,發現采用灑水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因為上浮污泥中包裹著一些氣泡,灑水濺到污泥上則能把污泥打散,使其中的氣泡逸出。增加灑水系統后,減少了污泥流失,效果較好。
4 總結
由于合建式氧化溝是兩種不同運行方式的構筑物合建在一起,互相產生了影響。為使氧化溝的運行方式和處理效果更好,通過大關污水處理廠的實踐表明:合建式氧化溝沉淀區不宜設斜管;把靠近沉淀區的曝氣轉刷改為反向旋轉,既減小了沉淀區的擾動,也能保證混合液中氧的含量;把“正人字”整流板改裝為“斜人字”整流板,使沉淀區的上升水流更穩定;增加沉淀區水面的灑水系統,以打碎含腐化氣體的上浮污泥而使其下沉,可以減少污泥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