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擋流板頂部形狀的影響與改進
擋流板的頂部形狀也是造成該處濺水的一個原因。當氧化溝渠寬較大時,為了保證剛度要求,擋流板厚度需達8~10
cm。目前采用的擋流板均為矩形截面,當按圖3所示將擋流板與水流成60°角安裝時,其頂面與水流成150°角。頂面高度不僅無助于向下導流,反而促使水流向水面以上濺出,起著加劇該處水躍的作用。以圖1為例,擋流板頂厚
10 cm,在過水斷面投影高度達5 cm,占曝氣轉刷 30
cm淹沒深度的1/6,這也正是板頂形狀不容忽視的原因。如果在加工擋流板時按圖3所示改變頂部形狀,保持安裝后擋流板頂面呈水平,則擋流板頂濺水問題就會有大的改善。
5 結論
(1)擋流板安裝位置不當不僅影響導流效果,也可能促成擋流板頂部水躍濺水,影響氧化溝廊道上的環境衛生,甚至還會改變曝氣轉刷的浸沒條件,導致曝氣轉刷驅動電機的電流超限。本文建議:
①擋流板最頂邊淹沒水深宜取15 cm左右。②
擋流板與曝氣轉刷軸的水平距離視廊道條件而定:若采用廊道覆蓋,則水平距離以2
m左右為宜,能正常發揮導流效果,又不致要求廊道過寬;若不設廊道覆蓋,則水平距離取2.5~3 m為宜。
(2)若氧化溝水位波動幅度較大,不僅會造成曝氣轉刷的曝氣與推動效率低,出現電機電流不穩定現象,也會因水位降低使擋流板露頂,產生水躍濺水情況。因此,在出水堰的堰頂水頭較大的氧化溝工藝中應采取恒水位自控調節堰高的工程措施。
(3)擋流板厚度較大時,宜改變頂部形狀,減少使水流向水面噴濺的條件,建議按傾斜為60°安裝后擋流板頂面呈水平形狀,在過水斷面的投影面積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