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氧化溝工藝 >> 

氧化溝活性污泥膨脹原因及控制措施

時間:2007-01-05 來源: 作者:


  曝氣池內污泥負荷,一般污泥負荷Ns偏高時,如 0.5 kg[BOD5」/(kg[MLSS」·b)以上,SVI急劇增加,在超過最大值之后,又逐漸降低;Ns偏低時,SVI也會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說,污泥負荷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會引起污泥膨脹,可以通過對活性污泥的增減來對SVI進行某種程度的調節目[2]。污泥負荷對沉降性能的影響見圖3。1995-01-1995-02 污水廠運行穩定,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最高SV為 50%,SVI為 58 mL/g;1999-01 -1999-02出現異常膨脹現象,最高SV為75%,SVI為 312 mL/g。根據這兩個時期的污泥負荷Ns對污泥沉降性能的影響曲線可知,低負荷率是導致絲狀膨脹的主要原因,因為絲狀菌比菌膠團細菌具有更大的比表面,在低負荷下具有更強的捕食能力。

  溶解氧濃度,當曝氣量不足、溶解氧濃度偏低時,也易發生絲狀膨脹。絲狀菌比菌膠團細菌有更高的溶解氧親和力和忍耐力,因此在低氧條件下絲狀菌膠團細菌對氧有更強的競爭力[3]。圖4反映了1995—01~1995—02和1999—01~1999—02曝氣池內溶解氧濃度對污泥沉降性能的影響情況。
  圖3和圖4均采用不同年份的同一時期進行分析,pH值基本穩定并排除了溫度因素的干擾。


  由于選用冬春季節的數據,DO值較年平均值高。由以上分析得知高的人流BOD5 值、低氧、低負荷都不同程度引起了污泥的絲狀膨脹,通過各因素對污泥沉降性能影響的曲線得到,當溫度為 23.9-30
ρ(DO)值為 7-13 mg/L(冬春季),NS值為 0.04-0.15 kg[BOD5」/(kg[MLSS」·d),入流ρ(BOD5)值介于 80-180 mg/L之間時,污泥沉降性能較好。
3.2 非絲狀膨脹
  這種膨脹是由于菌膠團細菌活動異常,細菌外面包有粘度極高的粘性物質,污泥表面含有大量結合水,導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惡化。發生膨脹時SVI值很高,污泥很難沉淀、壓縮,但處理效能仍很高,上清液清澈。
  非絲狀菌膨脹主要發生在廢水水溫和溶解氧含量較低而污泥負荷過高時。污泥負荷高,細菌吸收了大量營養物,但由于溫度低、溶解氧濃度低,代謝速度較慢,有機物來不及代謝,就積蓄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類物質,這使污泥的表面附著水大大增加,SVI提高,形成膨脹污泥。檢查MLSS是否降低、泥齡是否縮短、人流BOD5 是否增加、DO是否降低,這些情況之一存在,即可認為此膨脹為非絲狀菌膨脹。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氧化溝活性污泥膨脹原因及控制措施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