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氧化溝工藝 >> 

氧化溝工藝

時間:2007-01-05 來源: 作者:

  1 氧化溝工藝概述

  1.1 氧化溝工藝基本原理和主要設計參數

  氧化溝又名氧化渠,因其構筑物呈封閉的環形溝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因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氣渠道中不斷循環流動,因此有人稱其為“循環曝氣池”、“無終端曝氣池”。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其本質上屬于延時曝氣系統。以下為一般氧化溝法的主要設計參數:

  水力停留時間:10-40小時;

  污泥齡:一般大于20天;

  有機負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積負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濃度:2000-6000mg/l;

  溝內平均流速:0.3-0.5m/s

  1.2 氧化溝的技術特點:

  氧化溝利用連續環式反應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簡稱CLR)作生物反應池,混合液在該反應池中一條閉合曝氣渠道進行連續循環,氧化溝通常在延時曝氣條件下使用。氧化溝使用一種帶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向反應池中的物質傳遞水平速度,從而使被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渠道中循環。

  氧化溝一般由溝體、曝氣設備、進出水裝置、導流和混合設備組成,溝體的平面形狀一般呈環形,也可以是長方形、L形、圓形或其他形狀,溝端面形狀多為矩形和梯形。

  氧化溝法由于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較低的有機負荷和較長的污泥齡。因此相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調節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還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溝能保證較好的處理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巧妙結合了CLR形式和曝氣裝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溝具有獨特水力學特征和工作特性: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6 ...8 >>] 下一頁 共8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