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卡魯塞爾氧化溝脫氮除磷工藝
2.4.1傳統的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
卡魯塞爾(Carrousel)氧化溝是1967年由荷蘭的DHV公司開發研制的。它的研制目的是為滿足在較深的氧化溝溝渠中使混合液充分混合,并能維持較高的傳質效率,以克服小型氧化溝溝深較淺,混合效果差等缺陷。至今世界上已有850多座Carrousel氧化溝系統正在運行,實踐證明該工藝具有投資省、處理效率高、可靠性好、管理方便和運行維護費用低等優點。Carrousel氧化溝使用立式表曝機,曝氣機安裝在溝的一端,因此形成了靠近曝氣機下游的富氧區和上游的缺氧區,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降,設計有效水深4.0-4.5米,溝中的流速0.3米/秒。BOD5的去除率可達95%-99%,脫氮效率約為90%,除磷效率約為50%,如投加鐵鹽,除磷效率可達95%。
2.4.2.單級卡魯塞爾氧化溝脫氮除磷工藝
單級卡魯塞爾氧化溝有兩種形式:一是有缺氧段的卡魯塞爾氧化溝,可在單一池內實現部分反硝化作用,使用于有部分反硝化要求,但要求不高的場合。另一種是卡魯塞爾A/C工藝,即在氧化溝上游加設厭氧池,可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脹,出水磷的含量通常在2.0mg/l以下。以上兩種工藝一般用于現有氧化溝的改造,與標準的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相比變動不大,相當于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的A/O和A2/O工藝。
2.4.3.合建式卡魯塞爾氧化溝
缺氧區與好氧區合建式氧化溝式美國EIMCO公司專為卡魯塞爾系統設計的一種先進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卡魯塞爾2000型)。它的構造上的主要改進是在氧化溝內設置了一個獨立的缺氧區。缺氧區回流渠的端口處裝有一個可調節的活門。根據出水含氮量的要求,調節活門張開程度,可控制進入缺氧區的流量。缺氧和好氧區合建式氧化溝的關鍵在與于對曝氣設備充氧量的控制,必須保證進入回流渠處的混合液處于缺氧狀態,為反硝化創造良好環境。缺氧區內有潛水攪拌器,具有混合和維持污泥懸浮的作用。
在卡魯塞爾2000型基礎上增加前置厭氧區,可以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被稱為A2/C卡魯塞爾氧化溝。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