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氧化溝工藝 >> 

氧化溝工藝

時間:2007-01-05 來源: 作者:

  1.3 氧化溝技術的發展

  自1920年英國sheffield建立的污水廠成為氧化溝技術先驅以來,氧化溝技術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其技術方面的提高是在兩個方面同時展開的:一是工藝的改良;二是曝氣設備的革新。

  1.3.1 工藝的改良

  工藝的改良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

型式

初期氧化溝

1954年,Pasveer教授建造的Voorshopen氧化溝,間歇運行。分進水、曝氣凈化、沉淀和排水四個基本工序

規模型氧化溝

增加沉淀池,使曝氣和沉淀分別在兩個區域進行,可以連續進水

多樣型氧化溝

考慮脫氮除磷等要求。著名的有DE氧化溝Carrousel氧化溝Orbal氧化溝

一體化氧化溝

時空調配型(D型,VR型,T型等)合建式(BMTS式,側溝式,中心島式等)

  1.3.2 曝氣設備的革新:

  曝氣設備氧化溝的處理效率,能耗及處理穩定性有關鍵性影響,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向水中供氧;推進水流前進,使水流在池內作循環流動;保證溝內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態;使氧、有機物、微生物充分混合。針對以上幾個要求,曝氣設備也一直在改進和完善。常規的氧化溝曝氣設備有橫軸曝氣裝置及豎軸曝氣裝置。

  1) 橫軸曝氣裝置為轉刷和轉盤。其中轉刷更為常見,轉刷單獨使用通常只能滿足水深較淺的氧化溝,有效水深不大于2.0-3.5米。從而造成傳統氧化溝較淺,占地面積大的弊端。近幾年開發了水下推進器配合轉刷,解決了這個問題,如山東高密污水廠,有效水深為4.5米,保證溝內平均流速大于0.3米/秒,溝底流速不低于0.1米/秒,這樣氧化溝占地大大減少,轉刷技術運用已相當成熟,但因其供氧率低,能耗大,故其逐漸被另外先進的曝氣技術所取代。

  2) 豎軸式表面曝氣機,各種類型的表面曝氣機均可用于氧化溝,一般安裝在溝渠的轉彎處,這種曝氣裝置有較大的提升能力,氧化溝水深可達4-4.5米,如1968年荷蘭PHV開發的著名Carrousel氧化溝在一端的中心設垂直軸的一定方向的低速表曝葉輪,葉輪轉動時除向污水供氧外,還能使溝中水體沿一定方向循環流動。表曝設備價格較便宜,但能耗大易出故障,且維修困難。

  3) 射流曝氣,1969年Lewrnpt等創建了第一座試驗性射流曝氣氧化溝(JAC),國外的射流曝氣多為壓力供氣式,而國內通常是自吸空氣式,JAC的優點是氧化溝的寬度和水的深度不受限制,可以用于深水曝氣,且氧的利用率高,目前最大的JAC在奧地利的林茨,處理流量為17.2萬噸/天,水深7.5米。

  4) 微孔曝氣,現在應用較多的微孔曝氣裝置,采用多孔性空氣擴散裝置克服了以往裝置氣壓損失大,易堵塞的毛病,且氧利用率較高,在氧化溝技術運用中越來越廣泛,目前,我國廣東省某污水廠已成功運用此種曝氣系統。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