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若干問題解答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27.干化時產品溫度低就更安全嗎?
眾所周知,環境壓力下的水汽化溫度是100度,以這個溫度作為分界線,將干燥工藝按照產品的溫度來劃分,可以形成所謂的“高溫工藝”和“低溫工藝”兩種類型。這種區分的直接目的與干化的安全性相關,它容易使人產生“低溫就安全”的誤解。
蒸發的產生并非一定要到100度這個標準的汽化溫度。環境溫度下清風徐徐,人的皮膚仍然會感到仍然清涼干爽。當空氣中的濕度較高時,即使溫度不超過30度,也仍然會感到悶熱難當。其原因首先是氣體的含濕量應低于濕表面,其次是氣量本身,依靠大量氣體和微弱的蒸汽壓差,仍然可以進行蒸發,但是其能耗在干化工藝中處于上限。
溫度是影響所謂粉塵爆炸條件的因素之一。但是鑒于污泥的粉塵濃度下限較低,如果含氧量條件具備,所需的點燃能力非常小。即使30度的溫度下,污泥粉塵爆炸也都是可能的。因此,干燥器內的產品溫度低并不是一個能夠排除粉塵爆炸的根本性條件。
28.污泥混入沙石是否對干化設備產生影響?
沙石混入對設備的安全性存在著負面影響。首先,沙石在高粉塵、低濕環境中的運動可能導致火花的產生。其次,沙石具有磨蝕性。很多污泥干化系統對沙石是敏感的,特別是當其含量較大時,可能對設備產生嚴重的磨蝕。其中,有著強烈攪拌的工藝,特別是靠金屬表面剪切力來推動物料向前運動的設備,可能產生的磨蝕會較為嚴重。多數干化工藝是間接加熱的,當這種磨蝕威脅到承載高溫介質——導熱油時,則是十分危險的。
鑒于市政污泥的性質及其產生工藝,混入沙石的可能性較小。對大多數設備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而來自管網淘挖、江河清淤的污泥則可能有較多雜質,應優化前端沉沙工藝,避免不必要的設備損耗。
29.為什么干化工廠不宜頻繁開停機或單班生產?
干燥設備因為是利用熱能進行的,加溫和降溫過程耗時耗能,屬于非產出過程;同時由于污泥是高有機質超細粉末,為了安全原因,頻繁的清空過程,徒然增加系統在安全方面的能耗支出;再者,鑒于污泥是低附加值的產品,應盡可能提高設備利用效率,以降低其折舊費用,因此干化系統不建議做非全日制生產的設計,事實上也是不存在經濟可行性的。
一般來說,一個干化系統的加溫過程需時30-40分鐘,降溫過程需要20-30分鐘,如果是冷機,所需時間可能更長。頻繁清空,其加溫和降溫過程均需惰性化,如果采用氮氣則成本頗高,采用蒸汽(水)則少,但設備終歸是非生產狀態。如果因此而降低設備開機利用率(從每年340x24=8200小時變成360x8=3000小時),其設備折舊和大修提存將成倍增加。
上一頁
頁碼:[<<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8 >>]
下一頁
共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