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若干問題解答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36.什么是評價熱能耗損失的捷徑?
干化工藝的目的在于形成有效的蒸發。蒸發所需的實際能耗,只能從分析干化系統的具體干化條件及其各階段的熱損失入手。
事實上存在一個判斷干化系統效率的簡單辦法:
對于一個對流干化系統來說,介質的進出口濕度差越高,說明單位質量的氣體介質所形成的蒸發量越大,系統的干化效率越高,熱損失越小。
對于一個傳導干化系統來說,有效換熱表面積越小,而單位換熱面積的蒸發量越大,則說明該系統的干化效率越高,熱損失越少。
對于結合兩種換熱形式的混合型工藝,也仍然可以結合這兩個參數,進行對比。
37.如何提防“能耗數字陷阱”?
干化工藝的“基本熱能”支出是確定無疑的,無論何種工藝,無論其性能多么優越,其總的熱能支出均無法低于這一數字。
由于世界上從事干燥的設備類型是如此之多,很難對所有的系統的機理、能耗有確切的理解,因而在進行比較時,常常輕信某些工藝所聲稱的能耗優越性,甚至一些不夠嚴肅的廠家愿意在合同中保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而到頭來,使用者自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作為保證金的設備尾款只不過是巨額能耗支出的零頭,根本無法覆蓋其損失。對于污泥這樣的低附加值產品來說,這種不科學的能耗數字是一種值得警惕的“數字陷阱”。
其實,干燥工藝的特點是可以分析、比較的,在給定的工作條件下,其工作狀況是可知的。因此,在談判中落實各個工藝、各段工藝的技術參數、運行參數,是進行科學比較的基礎。
38.熱傳導的傳熱效率一定高于熱對流嗎?
所謂導熱系數是指在單位面積、溫度下和時間里能夠傳遞或通過的熱量,其單位為kcal/m.h.C。各種物質的導熱系數差別很大。一般說來,金屬的導熱系數最大,非金屬固體和液體的導熱系數較小,氣體的最小。即使同一種物質在相同溫度下,也由于它的表觀密度、濕度等差別而有不同的導熱系數。金屬中鋼在100-200度時為38.7,300度時為37.2,而鐵則在40以上。水的導熱系數在38度時為0.54,在93度時為0.585;導熱油在200度時為0.44;空氣在27度時為0.0225,在77度時為0.0258,127度時為0.0291。
由于干燥系統中存在介質,而介質是由金屬、氣體或導熱油組成的。如果僅就各種介質的導熱性質來判斷,的確會給人以熱傳導傳熱效率高的錯覺。
其實,發生在干燥系統中的傳熱過程遠比我們能夠預想的復雜得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還在于物料本身。當濕顆粒的含濕量變化時,不同的換熱形式的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就污泥干化來說,熱傳導對于含水率較高部分的干化效率較高,而要將最后的20-30%水分去除,則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熱傳導系統以半干化為目標,或必須做干泥返混且極大提高換熱表面積才能實現。
第二個重要條件在于介質與物料的混合狀態。這種狀態越均勻,效果越好。熱對流在污泥干化中的傳熱效率相對來說是較為穩定的,由于大量氣體能夠與已經失去表面水的顆粒緊密接觸,在其周圍形成穩定的汽化條件,為濕分在給定的傳質條件下能夠持續進行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因此,應該說熱傳導和熱對流各有優缺點,其傳熱效率的差別受濕物料本身的性質和攪拌、混合狀態影響至巨。
上一頁
頁碼:[<<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下一頁
共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