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污泥干化技術 >> 

給水廠污泥的干化場處理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污泥性質同樣影響到干化床合理的施(進)泥厚度。干化床的施泥厚度是設計和運行管理的關鍵性參數。從工程角度上講,污泥自沙床上清運的方式是決定施泥厚度主要因素。不同的清運機械對泥餅的適宜厚度和最終含固率有不同的要求,從優化運行角度看,施泥厚度又應當考慮污泥的性質。Novak等[3]對污泥比阻r、可壓縮性系數s及操作時的進泥厚度D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試驗研究,總結出表1所示設計運行參考值。表1說明,在污泥比阻較高時,因自由水滲透困難,進泥厚度不宜太高。而進泥厚度太小時,干化泥餅太薄,清運困難。因此比阻>12×1013m/kg時,污泥直接用干化場處理困難。

1 污泥性質對施泥厚度的影響

 

壓縮系數s

0.7

0.7

比  阻
r/m/kg

1×1012

1×1012

1×1012
3×1012

3×1012
10×1012

1013

進泥厚度
D/m

*

≥0.95

0.460.95

≤0.46

≤0.31

注:*濾液SS過高不能直接排放。

  施泥厚度不但影響干化床的運行負荷,以及風干泥餅的含固率,還決定了每年的運行費用。對于給定的進泥濃度,如果施泥厚度較薄,污泥的干化將非常迅速;干化床的運行負荷高,建設投資小。但此時泥餅厚度小,清運每單位體積泥餅所需的勞動量比較大。太頻繁的施泥、清除泥餅還會增加沙的損失量。相反,如果施泥較厚,雖然污泥干化時間將延長,但泥餅的清運將比較經濟。設計時對污泥施放厚度進行合理選擇,決定了風干泥餅的厚度及每年的清運次數。干化床的運行費用(人工、設備、補砂等)主要與沙床上泥餅的清運方式和年度清運次數有關。干化床的設計與運行優化就是要使年度運行費用與整個系統的折舊總和為最小。
  自由脫水階段結束后,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可減小到80%~85%,但要達到易搬運、便于處置的程度,通常還需蒸發風干。氣候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污泥的干化。在日照時間長、氣溫、風速高、蒸發量大、降雨量小的地區,干化時間很短,適于采用干化床處理。在方案比較過程中,應對氣候條件予以充分重視。蒸發風干由低速與高速干化兩個階段組成。低速干化受氣候和操作條件影響較大,而高速干化速率大約等于自由表面蒸發速率[3]。泥餅一旦開裂,干化過程就由低速階段轉入高速階段[8]。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