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污泥干化技術 >> 

2005年國際污泥處置經驗交流會六點共識

時間:2006-12-21 來源:(2005.09.27 山西太原) 作者:

1. 污泥處理處置面臨機遇與挑戰

隨著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越來越多,水污染治理的能力不斷加大,污泥產量也越來越多,污泥的處理處置已成為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難點、新挑戰。污泥產量在未來的幾年中還將有大量增長,但是目前國內污泥處理處置水平很低,污泥經過常規的濃縮脫水后,主要是棄置,難以達到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并帶來環境的二次污染和污水處理正常運行的困難。污泥處理處置已經成為政府、行業專家、公眾共同關注的焦點,甚至已經成為部分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標。因此污泥處理處置,特別是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處理處置已經成為污水處理的新課題,成為建設現代城市、和諧社會的新任務。

2. 政府在解決污泥處理處置難題中要有作為、負起責任

污泥是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副產品,其處理處置是污水廠處理工藝的延伸,是控制水污染、保護城市環境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驟,也是政府所承擔的社會公眾服務的一部分,并應當用污水處理費支撐。污泥資源化利用是污泥最終處置的一個重要出路,從整體上看可以適當補償污泥處理處置的成本,但是實踐證明在污水處理業界,全面的要真正實現以盈利為目的資源化利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既有污泥資源化產品的原料來源即污泥的性質和資源化產品的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等原因,還有來自污泥資源化產品生產實際成本遠高于污泥穩定化和無害化的成本,實踐中沒有支付費用,或支付嚴重不足,以致難以形成良性運作。因此政府應對污泥處理處置工作負有相應的責任,并推動相應水價的調整作為調動資源、推動該項工作和行業發展的支撐。

3. 多元化的技術路線

國內目前的污泥處理處置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經驗較為缺乏,國外的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但還不是完全的適合中國國情。中國在經濟和自然條件上存在著很大的地區和時段差異,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應當結合當地的情況,綜合考慮經濟可行性、技術適用性、特別是污泥的持續穩定出路,選擇適宜的工藝路線,諸如高效脫水、填埋、生物干化、石灰穩定、熱干化、焚燒、肥料和建材應用等。在目前技術、經驗、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提倡多樣化的處置方式處置污泥,解決污泥的出路問題。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指導性準則,為項目決策人提供項目工藝技術的基礎,指導各地確定適宜的工藝路線。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2005年國際污泥處置經驗交流會六點共識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