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污泥干化技術 >> 

關于我國城市污泥處理處置設備的技術經濟分析研究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1、城市污泥的發展概況

污泥是隨著城市發展而產生的廢物,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業化的發展,用水大量的增加,城市污水排入下水道,污染河流及土地,如上海的蘇州河曾經是城市的下水道。為改善城市用水的環境,因而建起各種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將污水通過生化技術,使污泥和清水分開,清水排入河流改善環境,污泥則倒入荒山郊外,由其自然風化,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年產生的濕污泥達1200萬噸,并以15%的速度遞增。在我國污泥處置的方法中,污泥農用占44.3%,土地填埋占31%,其他方法處置占10.5%,沒有處置的約占13.7%。

由于污泥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并含有各種細菌、蟲卵、重金屬等,因此對人類及環境構成了二次污染和危害。由于國外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較早,污泥處理技術較成熟,因此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借鑒。

2、國外污泥處理技術經驗借鑒

2.1污泥處置的方法和處理成本

由于過去污泥是以棄置和填埋為主,污泥處理的成本很少,而隨著城市擴大人口增多,污泥的二次污染隨時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因此迫切要求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

2.1.1污泥的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的關系

由于過去對污泥沒有有效的處理,尋找荒地填埋自然風化,隨著污泥的增多,污染源也在不斷的增多。因此為了減少污染源的問題,采用集中處理污泥,將各污水廠的污泥集中運輸到一處污泥場,集中解決污泥的處置問題。集中處理能減少污染源,但增加了污泥的運輸費用,同時地方政府需要預算一筆相當可觀的建廠資金,因此集中處理需增加污泥的運輸費,建廠投資費用,對地方構成一定經濟壓力。

分散處理即在現有的污水處理廠內或附近就地新建一個相匹配的污泥處理廠,就能就地消化污泥,污泥處理廠的廢水可返回污水處理廠處理。而處理的泥渣可集中運輸到某處,或填埋或做資源化利用,這樣可減少大量的污泥運輸費用。只要設備符合要求,廢氣廢水達標排放,建廠資金少污泥處置成本低,可減少地方財政的壓力。對于工業污水污泥建議采用就地處理的方法。

因此對于一個城市來講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的選用哪一種處理方式,已達到最佳的效果。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關于我國城市污泥處理處置設備的技術經濟分析研究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