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污泥干化技術的進展
下面結合在美國的實際考察結果,就污泥干化的一些技術要點,簡要介紹市場主流干化技術和設備的進展情況。
3.1 污泥粘結問題
現有的污泥干化設備從進料方式和產品形態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采用干料返混系統,濕污泥在進料前先與一定比例的干泥混合,含水率降至30%~40%,然后才進入干燥器,產品為球狀顆粒,是結合干燥與造粒為一體的工藝;另一種是濕污泥直接進料,產品多為粉末狀。
干燥不同的污泥,如工業污泥和城市污泥,對設備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最初能成功用于干燥工業污泥的設備直接用于城市污泥,卻不一定能成功。這是因為城市污泥的特性是非常粘,且在干燥過程中有一特殊的膠粘相階段(含水率為60%左右)。在這一極窄的過渡段內,污泥極易結塊,表面堅硬、難以粉碎,而里面卻仍是稀泥。這為污泥的進一步干燥和滅菌帶來極大困難。為了克服這一困難,達到含固率>90%的干燥效果,就產生了干料返混工藝。干燥器進料前先將一定比例含固率>90%的干泥顆粒返回混合器(或稱涂層機)與濕污泥混合,其過程中干粒起到如珍珠核的作用,濕污泥只是薄薄地包裹在干粒外面?刂苹旌系谋壤够旌衔锏暮式档30%~40%,這樣使污泥直接越過膠粘相,大大減輕了污泥在干燥器內的粘結,干燥時只需蒸發顆粒表層的水分,使干燥容易進行,能耗降低。
直接加熱系統出于其自身的需要,多采用干料返混。早期的間接加熱系統采用濕污泥直接進料,由于濕污泥的粘結造成設備的磨蝕損耗相當嚴重,并由此引發了一些安全事故,其中部分設備因此停產[2]。后來有的間接加熱系統如西格斯(Seghers)的珍珠工藝也采用了干料返混,成功生產出球狀顆粒,且設備運行良好,能耗也低。其蒸發每kg 水只需3 100 kJ的熱能消耗。也有的間接加熱系統,如Fenton的專利間接回轉室(IRC系列) 仍采用濕污泥直接進料,但其重點解決了污泥粘結的問題:它采用雙螺旋推進器,兩套螺旋之間互相清潔表面,并且采用不等螺距設計,盡量避免污泥在設備表面的粘結。實踐表明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使整套污泥干化系統的設備數量大為精簡。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