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污泥干化技術 >> 

國外污泥干化技術進展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3 污泥干化技術的進展

  下面結合在美國的實際考察結果,就污泥干化的一些技術要點,簡要介紹市場主流干化技術和設備的進展情況。

3.1 污泥粘結問題

  現有的污泥干化設備從進料方式和產品形態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采用干料返混系統,濕污泥在進料前先與一定比例的干泥混合,含水率降至30%~40%,然后才進入干燥器,產品為球狀顆粒,是結合干燥與造粒為一體的工藝;另一種是濕污泥直接進料,產品多為粉末狀。

  干燥不同的污泥,如工業污泥和城市污泥,對設備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最初能成功用于干燥工業污泥的設備直接用于城市污泥,卻不一定能成功。這是因為城市污泥的特性是非常粘,且在干燥過程中有一特殊的膠粘相階段(含水率為60%左右)。在這一極窄的過渡段內,污泥極易結塊,表面堅硬、難以粉碎,而里面卻仍是稀泥。這為污泥的進一步干燥和滅菌帶來極大困難。為了克服這一困難,達到含固率>90%的干燥效果,就產生了干料返混工藝。干燥器進料前先將一定比例含固率>90%的干泥顆粒返回混合器(或稱涂層機)與濕污泥混合,其過程中干粒起到如珍珠核的作用,濕污泥只是薄薄地包裹在干粒外面?刂苹旌系谋壤够旌衔锏暮式档30%~40%,這樣使污泥直接越過膠粘相,大大減輕了污泥在干燥器內的粘結,干燥時只需蒸發顆粒表層的水分,使干燥容易進行,能耗降低。

  直接加熱系統出于其自身的需要,多采用干料返混。早期的間接加熱系統采用濕污泥直接進料,由于濕污泥的粘結造成設備的磨蝕損耗相當嚴重,并由此引發了一些安全事故,其中部分設備因此停產[2]。后來有的間接加熱系統如西格斯(Seghers)的珍珠工藝也采用了干料返混,成功生產出球狀顆粒,且設備運行良好,能耗也低。其蒸發每kg 水只需3 100 kJ的熱能消耗。也有的間接加熱系統,如Fenton的專利間接回轉室(IRC系列) 仍采用濕污泥直接進料,但其重點解決了污泥粘結的問題:它采用雙螺旋推進器,兩套螺旋之間互相清潔表面,并且采用不等螺距設計,盡量避免污泥在設備表面的粘結。實踐表明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使整套污泥干化系統的設備數量大為精簡。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