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水質在符合國家標準的同時,城市供水企業將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在水質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加健康的飲用水。重點是加強與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控制飲用水中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的指標。
2.3
城市供水水量平衡規劃
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中,水量平衡規劃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太原市“十一五”—2020年供水規劃的編制中,城市用水定額的選取結合了《中國城市節水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中的一些指標,增加了節水系數,把城市居民綜合用水指標2020年控制到
太原市政府及供水企業正在逐步建立嚴格的節水制度,加強城市用水的定額管理,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同時加快了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的建設,對污水再生利用作為城市補充水源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將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在新的規劃期內污水回用量將由現在的15%提高到30%左右。
2.4
城市供水設施保障體系
太原市自來水公司現有四處地下水水源、五座配水廠、八座加壓站,一座地表水凈水廠(黃河水源)。在新的規劃期內,水源地及水廠提升設備(泵)將全部逐步更新改造為高效率、低能耗的新型設備;所有加壓設施全部改造為變頻調速控制,推廣應用水廠新技術、新設備;水廠用電全部實現雙電源;進一步提高水源地及水廠的安全保衛措施,以應對突發破壞事件的發生。通過三降低(降能耗、降藥耗、降水耗)實現兩提高(提高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質)。
供水系統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是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科技含量的重要體現。隨著科技及信息產業化的不斷進步,新時期對城市供水的自動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太原市自來水公司現有自動化控制水平的基礎上,建設完成了城市供水地理信息系統,以方便城市供水的管理調度!笆晃濉逼陂g將進一步提高水源地、水廠及加壓站的自動化控制水平,完善對上述給水設施的控制與管理所采用的遠方監視控制與數據收集系統;建立并實施覆蓋整個管網的在線儀表監測系統,監測點要布局合理,能充分反映城市供水管網水質情況,每個監測點包括濁度、余氯、壓力三項指標;進一步研究建立供水系統優化的數學模型。供水系統的自動化建設,將大大縮短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的響應時間。
2.5供水安全予警保障體系
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存在“重發展、輕保障,重建設、輕管理,重救災、輕防災”的思想,經濟建設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由此帶來的經驗和教訓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在城市供水中,可能遇到種種突發事件,包括城市水源或供水水質遭受污染、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供水設備損毀、供水設施設備發生火災、爆炸等嚴重事故;城市主要輸配水管網發生重大事故、供水調度及自控系統遭受破壞、戰爭及恐怖活動破壞等。針對以上突發事件,太原市政府及供水企業正著手編制城市供水系統應急予案,該予案將包括: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應急專家診斷體系、日常預防預警機制、應急響應、應急保障、物質和資源儲備、應急終止等內容。
2.6服務創新體系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服務與社會,以人為本。為此,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中應充分體現服務創新水平。具體措施為:體制及觀念創新,加快供水企業改革;樹立供水服務及品牌意識;建立供水信息平臺,增強網上辦公及信息交流能力;增加供水服務網點建設,供水服務網點覆蓋全部供水區域,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供水問題。太原市自來水公司目前已開通了“12319”供水服務熱線,接受并解決用戶所反映的供水問題,效果非常顯著。
3結論
安全供水是個永恒的話題,在大力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安全供水不僅影響供水企業,而且涉及到社會的穩定。21世紀的今天,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只有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促進城市經濟的協調運行,進而輻射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