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污泥處理
小型污水處理廠在運行過程中產生污泥的數量約占處理水量的0.5%-2.5%左右。若小型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以
一般小型污水處理廠都設置重力濃縮池。經濃縮后的污泥集中到附近大型污水處理廠或污泥塘處理。
孤立而偏僻的小型污水處理廠,其污泥應就近處理,常用的處理方法有:
1、污泥干化床
適用于氣候適宜,冬季不結冰的地區。干化后的污泥用作農肥或填埋。
2、污泥塘
污泥經長時間靜置沉淀后,上清夜回流至初級處理構筑物,沉積污泥定期清掘后堆肥或填埋。
3、脫水車
污泥吸入脫水車進行混凝和脫水,泥餅由脫水車運走。這種脫水車在瑞典和挪威的小型污水處理廠較常見[14]。
七、小型污水處理廠的應用和維護管理
解決我國的水污染問題要堅持集中處理為主,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道路。在建設大中型污水處理廠的同時,也要重視小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因地制宜選擇小型污水處理工藝。
1、適用地區
小型污水處理廠對于城市新建小區、獨立社區、水源保護區、漁業養殖區、名勝風景區、小鄉鎮、中小企事業等分散地區都可適用。有條件的地方不僅要滿足治污要求,還要考慮回用可能。
2、工藝選用
小型污水處理的不同工藝各有優缺點。各個國家分別有不同的主導工藝,但容易控制和管理的工藝如生物轉盤、接觸氧化等,以及經濟實用工藝如穩定塘、土地處理等應用較普遍。
在我國已建成的小型污水處理廠中,以生物接觸氧化技術為主。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的工藝設備層出不窮。筆者認為究竟采用何種工藝要以當地實際條件進行經濟技術比較,不能千篇一律。特別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資金和技術水平限制,應充分利用當地條件發展穩定塘和土地處理等系統,將污水處理和利用結合起來,實現污水的資源化。
3、維護管理
小型污水處理廠規模較小,設備容易實現定型化生產。在設計時應盡量采用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員操作。國外如日本、英國等國家,大多對小型污水處理裝置實行自動控制和監測,只需要定期派人到現場進行必要的養護工作,極大的降低了人力需求和維護管理費用。因此要做好自動化處理裝置的研制和開發,實現小型污水處理廠自動化運行和專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