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污水處理工藝及其應用展望

時間:2007-03-19 來源: 作者:

  污水灌溉在我國已有很長的歷史,但隨著污水成分的日益復雜和有毒物質的出現,污水灌溉利用的空間越來越小。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對小型污水處理具有獨到的優越性,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結構簡單,造價和運行費用僅為傳統工藝的1/10-1/2[7]。我國從南向北分布著大量的自然濕地,將這些濕地經過適當的人工處理,發展人工濕地技術,具有廣闊的空間。

  污水土地處理投資省,可以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和小城鎮地區,要將污水土地處理和利用結合起來。

4、活性污泥法

  由于小型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質變化較大,活性污泥法對沖擊負荷又特別敏感,因此規模太小的污水廠不宜采用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瑞士東部地區的127個小型污水處理廠中(<1000人口當量),只有8個利用了活性污泥工藝[8]。挪威環境污染控制局1987年對現有的小型污水處理廠調查后認為,活性污泥法經常會因沖擊負荷引起污泥流失,運行難以控制。因此建議采用生物膜法處理小型污水,如選用活性污泥法,需要設置單獨的污泥池[9]

  氧化溝和SBR作為活性污泥法的發展,對小型污水來說難以控制,也很少應用。延時曝氣工藝水力停留時間長,處理成本高。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在我國也不宜推廣使用。

5、生物膜法

  生物濾池在小型污水處理應用不是很多,在我國關于曝氣生物濾池、蚯蚓生物濾池[10]的研究很多,但實際工程應用較少。

  生物轉盤技術始于德國,在西方國家得以廣泛應用。瑞士規模小于1000人口當量的小型污水處理廠近50%采用了生物轉盤技術,英格蘭西北部的29個小型污水處理廠中,有21個利用了生物轉盤[11]。生物轉盤在我國已有應用,濟南市南郊賓館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利用了三級和四級轉盤并聯,運轉良好。

  新型合成材料的出現,促進了以此作為填料的生物接觸氧化的發展。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是我國小型污水處理的主要工藝。東莞市珠江花園小區污水治理工程、鹽城市毓龍小區污水治理工程、山西省洛安礦物局五陽煤礦工人新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及北京西客站建筑中水工程都利用了生物接觸氧化技術[12]。

四、二次沉淀池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一般都需要設置二次沉淀池,對污水和污泥(或脫落生物膜)進行固液分離。

  二次沉淀池的形狀多以圓形為主,其次是矩形。小規模污水處理廠如果沒有設置沉砂池和初沉池,一般采用周邊驅動或中心驅動刮泥的圓形或正方形沉淀池。

  一般污水處理廠的二次沉淀池應設置兩池以上,小型污水處理廠可設置一池,但應另設置污水貯存設施,以便貯存沉淀池設備檢修時不能處理的污水。

五、污水除磷脫氮

  治理三湖三河為主的水體污染,控制水體富營養化已成為我國水污染控制的重要目標。我國《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規定氨氮15mg/L,磷酸鹽0.5 mg/L,在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污水處理應增加除磷脫氮措施。

  除磷脫氮有化學法和生物法兩種。混凝除磷較適合小型污水處理廠,通常使用的混凝劑有鋁鹽、鐵鹽和石灰。用石灰除磷時在混凝沉淀與再碳酸化之間設置氨氣吹脫裝置可以除氨。生物除磷脫氮最常用的是A2/O工藝。許多專業人員在A2/O工藝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改進工藝。有關研究表明倒置A2/O工藝比常規A2/O工藝可以取得更好的脫氮除磷效果[13]。

  目前小型污水脫氮在工藝上已經能做到,因為投資的限制除磷還難以實現。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