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9日召開的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市政府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防治法》)情況的報告進行了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的初審報告顯示,自1995年《固廢防治法》頒布以來,我市在貫徹實施該法,做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54.8%,危險廢物、嚴控廢物和醫療廢物實現了集中處理處置,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能力逐步增強。然而,城鎮生活垃圾設施標準不高、固體廢物處置場所建設緩慢、電子廢物污染問題尚未解決等一些問題和不足仍然存在,對此,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
問
題
2個縣城的垃圾處理廠待建,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問題凸顯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的市政府《關于處理好惠州市區和各縣(市、區)城鎮垃圾的議案辦理方案》,2009年我市要建立起完整的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系統。市人大常委會8月14日至16日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及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對我市貫徹實施《固廢防治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我市目前有2個縣城的垃圾處理廠待建,各中心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尚未實施?h、鎮一級現有的處置場所大多處置標準不高、處置方式單一。檢查還發現,我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也相對滯后,有的縣(區)尚未建污水處理廠,一些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由于配套管網未跟上,還未發揮作用。
此外,我市部分縣(區)尤其是鄉鎮垃圾填埋場目前基本采取簡單的填埋方式,垃圾滲透液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時,沒有對垃圾壓實和按照每日覆土填埋工藝要求進行作業,造成蚊蠅滋生,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據悉,我市農村規;笄蒺B殖目前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設施,生態示范村、園的試點沒得到推廣,畜禽糞便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嚴重污染空氣和水體,農村大量生活垃圾也基本沒有得到有效處置。
措
施
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環境示范中心填埋工程建成
據市環保局局長王細波介紹,為加快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目前我市現有和在建危險廢物、嚴控廢物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達17個(不包括省危廢處置中心),總設計處理處置能力為每年16萬噸。在省環保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環境示范中心項目正在我市進行建設,該項目總投資5.4億元,第一期投資為1.57億元,處理量為填埋廢物每年4萬噸、焚燒廢物每年1萬噸。目前填埋工程已建成投入試生產,焚燒工程也將于今年9月份建成進行試生產。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大大提升我市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
推行清潔生產,全市85家企業通過ISO14001認證
目前,我市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及廢五金加工利用產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全市共有10家企業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源。據統計,2006年,全市共處理危險廢物77982噸。此外,惠東縣吉隆、黃埠鎮共建成鞋料回收處理廠10家,大量消納處置泡沫、塑膠、紙板等廢料。同時,我市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綠色企業,目前全市共有85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另外,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基地已列入廣東省2007年重點項目。該產業基地集回收網絡、交易、研發、分揀、倉儲、回收利用于一體,按照國家環?偩帧鹅o脈產業園標準》建設,包括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物流基地、綜合利用基地3大板塊,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計劃在2010年前分二期進行建設,目前正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大綱的評審。
部分縣(區)多個生活垃圾處理項目投入建設
在加快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方面,近年來,市政府引入市場機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垃圾處理市場化、產業化進程。
由加拿大和我市合資建設的惠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總投資4.1億元,處理能力為每日800噸,已于2006年11月開始試運行,其配套的灰渣填埋場一期也已完成,將在近期內投入正常運營。該發電廠建成運行后,可以全面實現我市惠城區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
惠陽區日處理能力250噸的山子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博羅縣羅陽梅花林場處理能力達每日15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廠技改工程,目前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調試。
惠東縣垃圾焚燒發電廠總設計處理規模為每日1200噸,首期每日600噸,投資2億元,已與投資商簽訂BOT合同,即將動工建設。
龍門縣垃圾衛生填埋場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
同時,我市還出臺了垃圾處理收費政策,推動垃圾處理產業化,全力推進生活垃圾處置場建設。
此外,為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我市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并實行集中處置。市環衛部門對市區生活垃圾實行定人、定時、定點上門袋裝收集,轉運到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處置,防止收運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和滋生“四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