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美國專家警告,人們應該警惕氣候變暖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特別是熱浪和空氣污染導致的疾病和大規模傳染病等。這一警告正引起我國有關部門專家的高度重視。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地球環境中心教授喬納森·帕茨此前曾發表報告說,全球氣候變暖并不是平緩發生的,而是表現為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增加。近年來,全世界熱浪、風暴、洪水和干旱發生的次數明顯增加,特別是2004年夏季歐洲暴發的熱浪就導致約3萬人喪生,這是常規的氣候模式難以解釋的。
報告認為,熱浪發生的頻率增高,本身就會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與此伴隨而來的是降水規律發生變化,這會使農作物減產,傳染病和寄生蟲肆虐,與食品和飲水相關的疾病也有暴發的危險。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表示,面對極端天氣災害的頻繁發生,人們應該及早預防氣候變暖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其中,預警是最首要的一步。政府機構應加強對極端天氣事件的預報,并預見它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其次,城市建設中應采取一系列措施減緩熱浪帶來的危害和城市“熱島效應”,比如推廣屋頂花園,用反射性強的涂料粉刷屋頂等。這位專家還建議,城市應該加強防洪、排水和凈水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不僅可以增強對洪水的抵抗力,還可以預防過量降雨帶來的水污染和通過水作為媒介引起并流行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