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災難進入倒計時
一個由高層政治家、商界領袖和學術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在昨天公布的一份全球氣候調查報告中指出,在10年或更短時間內,持續升高的全球氣溫就會到達臨界點,這將引起大范圍的旱災、農作物歉收和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報告甚至驚呼,全球生態災難的降臨已經進入倒計時。
全球變暖危險臨界指數
據英國媒體報道,這份名為《應對氣候挑戰》的全球氣候變化報告是由英國公共政策研究院、美國發展中心以及澳大利亞學院等機構聯合主持撰寫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主席拉肯德拉.帕沙烏里教授親自擔任了該項工作的首席科學顧問。
報告指出,當全球平均氣溫比1750年工業革命之前測定的標準氣溫水平高出2攝氏度時,生態災難將一觸即發。屆時,地球上將出現大面積的農業歉收、水資源枯竭、疾病叢生、海平面上升以及森林資源毀滅等惡果。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的平均溫度已經比1750以來的標準溫度升高了0.8攝氏度。造成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被認為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斷增加。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全球氣溫升高兩攝氏度之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400PPM(PPM為百萬分之一),目前的二氧化碳濃度是379PPM。而達到400PPM的水平只需要短短的10年時間。由于變暖趨勢一直沒有停止的跡象,目前人類距離地球生態災難發生的危險臨界點只有1.2攝氏度了。
“生態定時炸彈”即將引爆
據悉,這份調查報告的撰寫工作得到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支持。在調查報告完成之后,布萊爾表示,他將利用英國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以及8國集團主席國的機會,推進西方國家改善氣候政策。英國前交通大臣斯蒂文.拜爾斯是工作小組的負責人之一。他在形容這份報告內容時說:“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響的生態定時炸彈。”
在指出人類面臨生態災難的同時,報告也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環境改善舉措。報告呼吁西方8國集團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其四分之一的電力,并同時敦促這些國家在2010年前將低炭能源的研究經費再增加一倍。除此之外,報告還呼吁發達國家聯手印度和中國兩個能源消費大國組建全球氣候集團。
報告同時呼吁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重新考慮加入旨在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據悉,自京都大會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0%。為此,英國首相布萊爾指出,美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如果美國不承擔起應負的責任,世界各國遏制全球進一步變暖的希望將變得極為渺茫。他指出,全球變暖也已經影響和破壞了美國人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