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4月6日發布了氣候變化影響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使數10億人面臨水和食物短缺,洪水、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率也將增加。
看來地球安靜的生存狀態是受到人這種生物的打擾了,只是沒有人能夠準確知道,現在的情形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是種怎樣的位置。
氣候變暖,實在是幾乎關系到人類生活的每個方面,從飲用水到糧食到自然災害,從工業到農業到服務業,從地區安全到傳染病到大氣污染。國家之間不停地在爭吵,科學家們不停地在論戰,企業家們不停地在游說。我們無法得知,形勢嚴峻到什么程度。因為歷史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用有限的知識去解決未知的問題,甚至去猜想遙遠的情形,只能是猜測:人類曾經成功地猜測到了飛機潛水艇的出現,也曾經猜測人口增長會導致地球的食物產量無法維持基本需要,或者家庭根本不需要計算機。人類甚至不能預計明天發生什么,所以保險才賣得出去。如同算命人或者創業者,人們只關注正確的和成功的,其實那只是萬分之一。預言也一樣。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無論這個報告的預言是否可靠,人類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積極尋找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的方向,是正確的。無論溫室氣體排放最終是否會導致全球氣候出現狂亂得讓人無法應對的大規模變化,我們都應該向著清潔能源的方向邁進。不管將來你是否要當運動員,身體強壯總是好的。
拋開特定行業或特定國家的利益,其實人類邁向新能源的步伐本該行動得更早,人類本可以不用等到事情糟糕到一定的地步才來收拾?上,這似乎是人類的本性:問題不夠尖銳,就不足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如同很多學生喜歡考試前一天晚上“開夜車”。人類在打下第一眼石油鉆井時就應該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等到地貌被破壞,河流空氣被污染。美國《商業周刊》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BP公司和殼牌公司,根本不是像它們的廣告所渲染的一樣關心環保,它們污染環境的行徑和臭名昭著的?松梨诓o本質不同。
除了人們保護環境的良知和自覺之外,根本責任還在于各國政府。畢竟,即使我們夏天把空調調在26℃,即使我們分秒不差地拔掉充滿的電池,節約的能源也無法滿足那些污染和高耗能大廠的需要。為什么太陽能和風能的運用不能得到政府更有力的支持?人類能否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使這條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道路盡可能地迅速而且不那么痛苦?其實多年前的動畫片《變形金剛》是多么意味深長:汽車人和霸天虎打來打去,常常是為了些“能量塊”。如果新能源能夠成為主導,報紙上也許就不會充斥著中東和平進程受阻和恐怖主義襲擊這些令人耳朵起繭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