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物燃料是應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變暖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同時,必須注重生物燃料的可持續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顧此失彼。
一般而言,生物燃料是一種清潔能源,即它被使用時,不再釋放二氧化碳,因為在生物燃料的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已被吸收。此外,交通業98%的燃料來自石油,而石油這種礦物燃料在全球范圍內儲量有限,在油價攀升的背景下,生物燃料則是實現交通業燃料多樣化中的首選。生物燃料業的發展,還有助于增加就業,開辟新的農產品市場?傊,生物燃料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發展生物燃料有利也有弊。專家認為,為了發展生物燃料,導致谷物與豆類等種植面積擴大,辟林為地、開荒種糧等情況屢見不鮮。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增加生物燃料的出口,甚至大片砍伐熱帶雨林,從而引發森林、濕地等自然保護區的流失,減少生物多樣性并影響土質,其環境破壞作用甚至可能超過生物燃料所能帶來的好處。就在國際生物燃料大會召開前一天,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2007-2016農業展望》報告指出,生物燃料產量在未來10年迅速增加,將使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谷物、油料、糖類作物等農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進而導致農產品市場出現重大結構性變化。這種變化將使相關農產品價格在今后10年增加20%至50%,造成農產品純進口國和城市中貧困人口的負擔加重。
分析利弊、趨利避害,這是歐盟主辦此次國際生物燃料大會的初衷。今年3月,歐盟通過一項新能源政策,鼓勵生產和使用生物燃料以替代汽油和柴油,到2020年將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歐盟在此次會議中呼吁研發通過新技術生產的、與糧食無關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并制定生物燃料的可持續發展標準。“第二代”與“可持續”成為此次會議的關鍵詞,并成為歐盟發展生物燃料的兩大著力點。
據此次大會公布的資料表明,如果生物燃料被普遍使用,那么巴西需要3%的可耕地便可生產它所需燃料的10%。而同樣生產本身所需燃料的10%,美國需要30%的可耕地,歐盟則高達72%。巴西是全球生產生物乙醇最多的國家,2005年的產量達到1300萬噸,占世界生物乙醇總產量的48%。巴西總統盧拉在發言中認為,發展生物燃料勢在必行,它不但能幫助人類應對氣候變暖和能源安全的挑戰,還有助于縮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因為通過進口生物燃料,發達國家可以使一些發展中國家成為能源出口國,增加其收入。
加強生物燃料研發的經驗和技術交流、制定可持續發展標準、建立生物燃料國際認證體系、培育生物燃料國際市場……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次國際生物燃料大會對生物燃料的發展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