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年年暴發,還是國家級風景區?

時間:2007-07-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長期污染積累,持續低水位運行,貴州紅楓湖和百花湖水體遭受嚴重污染。環保部門認為電廠用水過多,導致湖水自凈能力減弱,電廠認為應指責排污企業,不是讓電廠停運。專家認為,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償失的發展模式導致了惡果。

  發電廠和排污企業誰該負責?

  貓跳河是長江二級支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楓湖是其一級人工電站水庫,面積57平方公里。百花湖是其二級人工電站水庫,兩湖的最初功能是發電。

  20世紀90年代,貴州省將兩湖確定為貴陽市主要飲用水源之一,1996年制訂了《貴州省紅楓湖百花湖水資源環境保護條例》,“兩湖”為貴陽市100多萬人提供飲用水。

  據貴州省紅楓湖、百花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沈興鵬介紹,20世紀90年代后,由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旅游業、水產養殖、農業廢水等污染,“兩湖”水質出現富營養化,導致黑藻、“網箱缺氧死魚”、“藻華”等水質事件。20世紀80年代,“兩湖”水質清澈,有機物含量不高,未檢出磷,水體透明度達20以上,符合國家地面水二類標準。

  近年來,污染嚴重加上來水偏少,水量的入不敷出使“兩湖”長期處于低水位或死水位運行。貴陽市供水總公司副總工程師侯克鈞說,低水位或死水位運行使水體污染負荷量增加,自凈能力減弱。用水大的國電集團公司紅楓湖發電廠每年取水量占紅楓湖總取水量的51%,為此,貴州省有關部門在兩湖低水位運行時,要求電廠停發。

  對此,紅楓湖發電廠廠長代振炎說,水質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周邊企業和上游企業污染物未實現達標排放,不是電廠發電造成的。關停的應是那些造成嚴重污染紅楓湖的周邊企業。限制取水,導致紅楓電廠年均發電量銳減,企業虧損。2003年以來已累計虧損上億元,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

  “污水來時刺鼻、悶人、想吐”

  長年利用水資源和過量污染排放,造成目前“兩湖”水質惡化。據統計,“兩湖”流域內有60多個污染源,年排放各種廢水約2.2億立方米。紅楓湖水底多年沉積磷已達2000多噸,每年仍有200噸磷入湖。氣候變化極易引起水體污染,1998年以來,每年都有藍藻暴發。

  為了控制磷污染,“兩湖”領導小組拆除了937口養魚網箱,對飲用水源劃分總面積為578平方公里的保護區。10多年來,有關部門投入10多億元分期治理,水質穩定在3-5類間。

  “兩湖”水質并未根本好轉,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兩湖”總磷、氨氮相比上年高出了1-2倍。2005年和2006年,湖水出現超過2個月的富營養化,出現藍藻危機。

  居住在紅楓湖邊清鎮市站街鎮小河村的村民龍乃華說:“水不好了,人吃了會生病,一些村民開始從10里路以外的井背水吃!痹诩t楓湖水邊長大的劉少兵說:“污水來時刺鼻、悶人、想吐。后來,村里的一口井被污染了,牛喝了,死了,政府給我們拉了另一條水管!

  記者在水晶有機化工公司排污口看到,排污口已被染成一片白,散發出刺鼻氣味。清鎮市環保局監察大隊隊長袁志東說,堿性污染物的超標排放使河水嚴重污染。

  水體污染給群眾飲水安全帶來隱患。貴陽市供水總公司副總工程師侯克鈞說,春秋兩季是藻類暴發時期,由于水廠工藝落后,處理藻類有一定難度,藻類突然暴發時,污水處理難度大。如果水質一再下滑,水廠處理工藝跟不上,群眾飲水安全將得不到保障。

  開發利用水利資源,必須同步考慮生態環境安全

  要解決“兩湖”污染,面臨諸多難題。老企業環保工藝落后,遲遲不能做到達標排放。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極度缺乏。多年來不重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使欠賬多。地處“兩湖”上游的平壩縣沒有污水處理廠,每年360萬噸生活污水直排紅楓湖。

  人們承受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代價,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給人們帶來教訓。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廖國華認為,在提高水資源可利用程度的同時,庫區及周邊經濟不斷發展。隨著新集鎮的出現和各類生產設施的建設,所產生的各類污染物從各種途徑進入庫區,經過長期“進多出少”的積累,釀成水庫水環境的變異,出現富營養化。湖泊水庫一旦發生這樣的水環境變異,其水環境質量很難得到恢復。在以開發利用水利資源促進當地發展的同時,必須同步考慮生態環境安全,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 李忠將)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藍藻年年暴發,還是國家級風景區?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