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質10年治理未達目標 污染仍在加劇

時間:2007-06-1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太湖水難以按計劃“變清”,國家投入上百億元的治理資金還沒有給太湖流域近4000萬居民帶來記憶中清潔的湖水,原因錯綜復雜,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長三角地區迅猛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就是說,水消耗量越來越多,而對工農業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廢水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標準嚴重滯后。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具有供水、防洪、灌溉、航運、養殖和旅游等多種功能,是太湖流域水生態系統的中樞。由于流域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太湖水質自上世紀80年代起,平均每10年下降一個等級。2002年除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帶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Ⅲ類外,其余湖區全部劣于Ⅳ類,西北部湖區的五里湖、梅梁湖和竺山湖則均為劣Ⅴ類。太湖水體的營養鹽濃度不斷提高,自2000年起,全湖平均達到了富營養水平,以藍藻水華為表征的富營養化現象愈演愈烈。由于西北部湖區水體的污染與富營養化程度逐年加重,導致湖體的生態系統急劇退化,水生高等植物快速減少,除沿岸尚存蘆葦間斷分布外,沉水植物已基本消亡,藍藻等浮游植物瘋長。魚類從上世紀60年代的160種,減少至目前的60-70種,洄游性魚類幾乎絕跡。底棲生物物種減少,耐污類種群則年趨增大,生物多樣性下降。湖泊底泥沉積污染逐年加重,以致成為湖體的二次污染源。

  太湖水體污染嚴重影響了當地飲用水廠的供水質量和周邊城市水體的水環境功能,已成為威脅和影響當地居民飲用水安全和流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隱患,是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水環境問題之一。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01年8月國務院批準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中明確提出:“明顯改善梅梁湖、五里湖重點水域水質”是“十五”計劃的重點之一。2001年9月在江蘇召開的“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十五”期間是太湖污染治理的關鍵時期,到2005年底,太湖水質要有所好轉,要逐步恢復太湖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太湖水質10年治理未達目標 污染仍在加劇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