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荒是天災還是人禍

時間:2007-06-12 來源: 作者:

    如果說是高溫高熱導致太湖藍藻暴發,那我們必須追問,這些藍藻是怎么來的?守著太湖沒水喝,面對危機中的無錫百姓,當地政府應真正負起責任。

  太湖這樣的魚米之鄉居然鬧水荒!太湖美,美在太湖的水,如今居然到了老百姓打開水龍頭聞到的是刺鼻的惡臭,這太讓人不可思議了。無錫方面認為是連續高溫高熱,導致太湖藍藻在短期內積聚暴發,導致水源水質惡化的。

  毛小平市長在給市民的回信中稱,水質問題并不是生產或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一時間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

  近十年來,太湖地區千百年來房前屋后生長的竹子,突然銷聲匿跡,河道中的水體隔三差五,變黑、變紅、變黃,苯、砷、汞、鎘一應俱全,河中經?吹狡〉乃吏~死蝦。每年各鄉鎮死秧數百畝至數千畝,空氣陣陣異臭,不時撲鼻而來、有時嗆得人流淚咳嗽、果樹受到污染、結的是畸形怪果大量減產。河水、井水被污染,造成今天該地區是癌癥高發區。這恐怕不是天災。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無錫等地的太湖地區把化工業作為支柱產業,使得大大小小的化工、電鍍印染等企業如雨后春筍,分布在這個地區,數以千計的污染企業沿太湖一字排開,污水就直接排放到太湖里。一位在太湖邊長大的媒體從業人員春節回家,發現小時候清澈見底的太湖被濃濃的水藻鋪得連喘氣的余地都沒有,陣陣惡臭更是從湖里傳到家里。這恐怕也不是天災。

  太湖地區因水而得利、因水而興盛、因水而秀美、因水而文明。19964月,時任國務委員的宋健在國務院環委會太湖流域環保執法檢查現場會議上非常動情地說:“‘太湖美,美在太湖水,這首贊歌已經變了味,現在已經很難唱了。再唱這首歌就不是在歌頌,而是使人感到其聲嗚嗚,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當時在場的人無不動容。時隔8年后的200412月,太湖高級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上,很多政府官員、院士、專家,不約而同地用觸目驚心來評價當前的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勢。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黃宣偉教授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關注太湖治理工作,并直接參與主持了太湖綜合治理規劃。他對當地水的達標排放說過這樣的話:那些所謂已經達標了而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廢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潔凈水來稀釋后,納污水體才能夠勉強達到地面三類水的標準,也就是達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標準。但現在太湖流域的水體,哪里有這樣的好水來釋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臟上加臟。水利部原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曾指出:按現在的城鄉排污量和達標排放的標準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遠達不到清潔地面水的要求。實現達標排放后水質為何還在惡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目前達標排放的標準定得很低,從工廠排污口和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仍然是劣于五類的污水。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高而坤直言。

  如果說是高溫高熱導致太湖藍藻暴發,那我們必須追問,這些藍藻是怎么來的?無錫今天發生打開水龍頭就能聞到惡臭的事件,和2005年年底松花江的污染不一樣,不是一次偶然的泄漏,應該已是由來已久。如今,面對渴望政府在危機面前盡快拿出治理措施的無錫百姓,聽到的卻是父母官用天災來作答,不能不讓筆者斗膽向市長提出上述疑問。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太湖水荒是天災還是人禍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