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條8個月能吃50公斤今年太湖放了480多萬尾
本報訊太湖無錫梅梁湖水域藍藻近日大面積爆發,引起了沿太湖地區群眾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蘇州所屬太湖水域水質得到了有效控制。有關人士認為,這是年初集中放流的“藍藻清道夫”———花鰱、白鰱立了大功。太湖漁管辦表示,生物治污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今年1月3日太湖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魚種放流———2007年度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蘇州光福漫山外、無錫梅梁湖、宜興灘、湖州小梅口外水域舉行。據統計,這次放流活動僅投放的花鰱、白鰱魚苗就多達480多萬尾。有關人士介紹,花鰱、白鰱專吃浮游植物,是藍藻的天然“克星”。經過8個月的生長,放流時體重不足一兩的花鰱、白鰱魚苗,平均體重預計可達1.5公斤左右,這一過程中,每條花鰱、白鰱可吃掉50公斤左右的藍藻。蘇州太湖水域藍藻得到有效控制,這些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當然,藍藻的控制還需要多種因素配合。無錫梅梁湖水域同樣進行了花鰱、白鰱的放流,這次卻出現了藍藻爆發。業內人士分析,這一現象除了與前階段太湖流域降水稀少有關外,與無錫水域接納的工業、農業、生活廢水較多,水質富營養化也有一定關系。在藍藻大量爆發的情況下,有限的花白鰱已來不及濾食。同時,藍藻的大量死亡、腐爛還直接導致了湖水的發綠發臭,在這樣的水域中,喜歡干凈水質的花白鰱很容易死亡或逃向他處,無法繼續“工作”。
“通過生物來治污將是個長期過程”。太湖漁管辦人士說,受資金量局限,這幾年他們每年投入的放流經費都在300多萬元,對于遼闊的太湖而言,還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