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無錫如何化解“水危機”

時間:2007-06-06 來源: 作者:

  在一場危機當中,政府的應急方案直接決定了處理危機的成效。無錫在處理這場危機中,有兩個關鍵環節:取水口的藍藻處理和城市居民的純凈水供給。由于事發突然,處理藍藻需要時間,而居民純凈水供給刻不容緩。針對這一情況,無錫市在千方百計處理藍藻的同時,著力保障純凈水的供應。

  從529日到530,無錫各大超市出現了短暫的純凈水脫銷現象,但時隔不久,市場貨源供應就有了保障。這是因為無錫開通了純凈水供給綠色通道”,緊急從周邊城市調運了大批純凈水。除了保證超市倉庫的貨源外,還在城市的路邊停放了大量載有純凈水的運輸車輛,以便隨時救濟。由于組織得當,調配及時,幾天來,無錫市場的純凈水供應一直處在平衡有序的狀態。另外,無錫十分關注困難群體的飲水問題,低保戶喝純凈水由政府買單,學校、養老院用水由對口企業負責解決。

  在解決純凈水供應的同時,無錫市物價、質檢等部門加大對緊急情況下市場供給的監督,密切關注純凈水的價格和質量,防止不法商家哄抬水價和不合格純凈水乘虛而入。

  藍藻是引發這場危機的禍首,消除藍藻變質引起的自來水臭味,成為盡快恢復城市供水的關鍵。無錫市會同有關專家,制訂了多個應對措施。最終由清華大學教授張曉健主持的方案對消除自來水臭味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居民家中自來水的水質出現好轉,無錫市化解這場水危機有了重要的技術保證。

  無錫市的領導們意識到,看似天災的背后揮不去的是人禍。無錫之痛當是太湖全流域之痛,當前最迫切的任務是讓太湖水重新恢復清潔。但治理太湖非一市一地力量所能及,而是整個流域的艱巨任務。危機期間,江蘇省、水利部太湖管理局等有關方面組織大批專家趕赴無錫,協同多管齊下解決問題。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說,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流域特征,涉及到水利、環保、漁業等多個部門,必須以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說,讓太湖休養生息”,減少對太湖的開發利用,1015年的時間,讓太湖恢復往日的山清水秀應該沒問題,但前提是所有的污水都不進太湖,讓太湖自己慢慢分解吸收已有的污染物。

  針對專家的建議,無錫主動與周邊城市聯合建立了減排治污的協作機制,以更加嚴格的措施,打擊非法偷排,實行清潔生產,確保不給太湖新的污染壓力。

廣泛發動社會自助

  一場公共危機中,社會主體的作用不可低估。在無錫水危機,公眾應對危機的成熟心理以及社會自助的活躍程度,給政府化解這場危機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記者曾見到這樣的一幕——在一家超市,一位老人買了五瓶純凈水。當記者問她為何只買五瓶時,她說:這時候大家都缺水,如果一家買太多,其他人家就有可能買不到水,我們相信政府會很快解決問題。

  另外,一些純凈水生產企業也自發加入應急供水網絡,重點對醫院、學校、養老院等特殊單位進行低價供給,農夫山泉等一些企業還免費給市民發放大量純凈水。針對各賣場搬運力量不足的現狀,無錫市團市委發動了大批志愿者前來幫忙。無錫市民缺水也牽動了周邊城市市民的心,常州市陽光愛心車隊自發購買純凈水,專程送到無錫。

  在無錫市這場水危機的處理過程中,居民、企業、社會組織和政府,都各自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職責。居民的沉著應對、企業的慷慨解囊、社會組織的互幫互助、政府的組織協調,對化解整個危機起到了解壓閥的作用。

  專家認為,這場由生態災害導致的公共危機,對整個社會都是一場考驗。一方面,迫使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尊重生態;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城市學會了如何在公共危機面前從容應對。

  上圖:無錫市自來水總公司南泉水源廠的工作人員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撈漂浮在湖面的藍藻。

  

下圖:61日,無錫街頭一家餛飩店換用純凈水后正常營業。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72小時,無錫如何化解“水危機”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