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無錫如何化解“水危機”

時間:2007-06-06 來源: 作者:

  本報訊(記者郭曉軍)前日,針對太湖藍藻大面積暴發,引發無錫市飲用水質惡化,無錫市政府認定水質問題并不是生產或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說法,北京綠家園志愿者、地球村、自然之友等國內15家民間環保組織稱,藍藻暴發內在因素是太湖水體嚴重富營養化,之所以富營養化,是污染物質大量排入造成的。

  水污染不是自然災害

  無錫市政府將藍藻暴發歸結為自然災害,稱水質問題并不是生產或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對此,北京綠家園志愿者、自然之友、地球村等15家民間環保組織前天撰文《無錫水污染不是自然災害》稱,這種表述非常不妥,不利于正確的識別問題的根源。

  上述組織認為,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并非從來如此,上世紀80年代,太湖流域還是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的魚米之鄉,但其后遍地開花的工業企業排放大量工業廢水,高速發展的城鎮向太湖傾瀉大量生活污水,以化肥農藥為基礎的農業模式也把大量營養物質輸入水體,這一切才造成當年適宜淘米洗菜的河流湖泊,惡化成讓魚蝦絕跡甚至讓居民身心受害的水禍

  鼓勵起訴排污大戶

  文章指出,現在雖然通過引入大量的長江水,太湖的污染物有所稀釋,但水體污染指標總體上依然居高不下;在流域內考察可以看到,沿河的生產生活排污口依然在大肆排放,黑臭的水依然不斷流入太湖。

  這些環保組織指出,僅靠自上而下的零點行動不能根治太湖污染。政府需要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受到水污染影響的公民參加到污染防治中,鼓勵公民參與高風險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鼓勵公民舉報污染企業,鼓勵對排污大戶開展公益訴訟。

  62日下午,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報告說,當天上午八時至十時,對無錫市中橋、貢湖、充山等自來水廠的出廠水水質進行抽樣檢測。結果顯示,這些出廠水水質全部達到飲用水標準。這樣的消息,讓無錫市民奔走相告。

  小小的藍藻攪得無錫這個近200萬人口的城市不得安寧。太湖以她特有的方式,讓緊鄰她的無錫遭遇了尷尬。由于積極應對,這場危機的化解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無錫化解72小時的水危機”,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給更多的城市應對公共危機提供了經驗借鑒。

72小時,無錫如何化解水危機

在第一時間讓公眾知情

  藍藻這個太湖中的?”,529日以來,突然襲擊了無錫市的千家萬戶。因藍藻腐爛引發的腥臭味,通過自來水管道進入了無錫市民的家中。在氣溫高達30℃的夏日,一座缺水的城市令人難以想象。從529日下午到61日清晨,72個小時中,無錫市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公共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無錫市民除了在自家的水龍頭上感知到危機的臨近,還有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從政府那里獲知水質的變化。這場危機沒有形成巨大的社會恐慌,與政府在第一時間披露信息有很大關系。

  江南大學教師劉敏說,530日一早,她就從當地媒體上知道了城市飲用水出現了問題。她認為,政府這么及時地公布真實情況,一方面給老百姓的自身應對贏得了時間,同時也遏制了謠言的蔓延,使百姓能和政府同心協力去應對這場危機。

  記者了解到,政府首先從居民那里獲得了水質變化的情況,隨即對這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研究,判斷是太湖藍藻暴發破壞了水質。在529日當天,無錫市有關部門針對水質變化的情況連夜召開專題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要盡快向公眾發布水質變化的情況。第二天,《無錫日報》在頭版刊發了《太湖自來水水源地受藍藻影響》的消息,同時公布了政府的應急措施。

  專家認為,無錫這場水危機”,未出現謠言漫天飛的現象,主要得益于政府沒有截流信息。其信息傳遞的流程是居民到政府,再由政府到居民,使整個社會上下認同了信息的真實性,減少了社會的猜忌,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眾的恐慌。

快速啟動應急機制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72小時,無錫如何化解“水危機”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