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無錫市因太湖藍藻爆發致使自來水不能飲用、廣大市民爭相購買瓶裝水礦泉水的報道不斷見諸各新聞媒體。聯想到近些年來,媒體上關于治理太湖的報道也時有所見。太湖治理的成效如何?太湖到底應該怎樣治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訪問了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崔廣柏。
一是研究項目無序設置,理論研究嚴重脫離實際。國家和地方在太湖富營養化問題研究方面已經設置了大量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的研究已基本完成,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有的也獲得了各級獎項,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這些研究成果到底為太湖富營養化問題的解決做出了多大的貢獻?進入到哪一個治理大框架下?與系統解決太湖富營養化問題到底有什么聯系?科學成果的關聯性如何?誰來統管這些研究成果?又有誰或者哪個部門來實施?其實施可能性又如何?等等。這一系列的疑問誰來回答?只有用太湖的現狀自己來回答。
二是沒有從根本上進行太湖富營養化產生機理的研究,投入效益不明顯。太湖富營養化問題主要不是在湖體,而應拓展到流域面上進行產污機理的研究,找出產生太湖富營養化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富營養化。而近幾年的研究重點并不在此,均在終結的湖體。短期效果達不到長期治理效應,要重過程的研究,而不是終結的研究。
三是“就水論水”引發水環境治理認知上的障礙。水環境治理是個系統工程,是流域性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具體水體的問題,它涉及到流域上人類的一切社會經濟活動。特別是在當代水環境問題中,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水環境問題已上升為主導地位,因此“就水論水”會給治水理念和實施手段上產生障礙,達不到應有的治理效果。所以,反思近幾年來的投入方向和研究項目的設置,可以發現幾乎全集中在太湖水體上,包括在湖中種草,沿岸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投放必要的魚類等等。這給整個太湖富營養化問題的解決設立了一個誤區,以為只要在水中做文章就可以解決太湖水變清的問題。其結果是適得其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治理太湖富營養化的思路問題,不但理論研究成果得不到實施的支持,而且太湖水質日趨惡化。
四是在治理太湖富營養化問題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太湖流域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地區,現在的水環境狀況已經嚴重地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也愿意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區域乃至流域的水環境問題。但是各級政府并不了解整個太湖富營養化治理的方案框架,因此產生各自為政、我行我素的治理行為,甚至有損于大系統的治理框架,對太湖治理貢獻不明顯。這就告誡我們,在太湖治理上不僅僅要發揮上層領導的主導作用,同時要充分調動各級,甚至是最基層領導的積極性。這樣不僅在財力上可以減輕國家的負擔,而且使治理得到基層領導的分擔,增強了治理方案的可操作性。
經過長期的觀察、思考與實際,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太湖富營養化治理的多學科性和多部門特征。和其他問題一樣,太湖富營養化問題的解決不是一個學科、幾個研究院、幾所大學所能解決的問題,同樣也不是任何一個部門所能解決的系統工程。沒有這個理念,太湖水要變清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必須首先解決好的認識問題。因此,國家在研究開發項目設置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各個學科的科技力量,包括基層單位的科技力量,聯合所有涉水部門,在大框架下有序地進行研究和實施。要突出群體功能,而不是小集團的功能。
二是加強太湖富營養化產生機理的研究,從根本上解決治理決策措施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加強太湖流域富營養化產生的機理研究,深入探討和弄清污染物質是怎樣在流域面上輸移、稀釋、降解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過程,這些污染物質進入湖體后在湖體中又是經歷怎樣的水動力和水熱力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過程,及其對太湖富營養化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從全太湖流域著手,弄清了這個過程,才能對其做出全面的污染控制,達到最終的治理目標。然而,近幾年來不少項目均集中在治理工程上,在湖體上大做文章。這種局部性的研究或治理完全背離了從源頭入手的科學思路,忽略了過程的研究和追蹤,最終解決不了太湖富營養化治理的問題。
三是樹立流域控制和區域控制相結合的新理念,充分調動地方治水的積極性。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環境治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施上的可行性,其實實施效果也是明顯的。但是在新時期實施流域治理中,如果缺乏與區域治水相結合的協調理念,將是當今治水思路上的突出障礙。眾所周知,太湖流域和其他流域一樣包含有眾多經濟高速發展的行政區構成的單元,在現今管理體制下,各行政區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獨立核算和考核單元,而水是跨行政區流動的,無論從治水還是治污來看,必須在流域范圍內進行區域協調,這是當今解決水問題的根本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既達到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目標,又滿足了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目標的實施。
四是加強治水過程中的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和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在新的歷史時期,治水工作必須從更高層次、從治水理念上來研究水生態、水景觀和水文化建設的問題。著力構建生態水利體系,挖掘傳統水文化,培養現代水文化,是發展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會的根本。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著手建立水安全保障體系,確保飲用水安全、防洪排澇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基于上述分析和新理念的建立,河海大學設立了“太湖流域富營養化控制機理研究”項目并于2003年獲得國家基金委的資助,組建了多學科多層次的科研群體。該項目研究的內容主要有流域面源營養物質在水-土界面的遷移及量化研究;太湖流域河網水體污染物累計和遷移規律研究;太湖污染物累計和遷移規律研究;太湖河網及湖泊污染負荷承載力與污染控制原理研究。目標是闡明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物質在水-土界面的遷移規律,污染物質在太湖流域河網系統中的遷移、稀釋和降解的機理以及太湖湖體富營養化形成機理;建立太湖富營養化仿真預測系統。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