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南水北調 >> 

水資源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的理論基礎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當前,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已經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為了認真做好各項工作,我們對跨流域、長距離調水的理論基礎,特別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理論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并整理形成此文,供大家參考。

一、水資源合理配置

   任何經濟制度的基本問題都是通過資源配置使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能,F代經濟學認為,資源配置的途徑是通過市場和價格機制來實現的。因此,市場經濟是合理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從宏觀方面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種資源,減少和避免資源的浪費。從微觀方面看,市場經濟要求每個生產單位都以最少的勞動和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利潤,這就促使生產單位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水資源。

   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正確處理水資源天然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也可以說生產力布局)之間的關系,為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創造有利的水資源條件,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內涵。顯然,水資源合理配置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滾動作業,始終保持其前瞻性和適應性。

   水資源基本屬性包含水的數量、質量、能量和水域,可開發用于城鄉供水、農田灌溉、水力發電、內河航運、城市景觀、水上運動和水域旅游等。水資源天然分布包括其數量和質量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布。本文重點討論水資源數量的時間與空間分布,部分涉及水資源質量的時間與空間分布。

   從理論上講,水資源數量的天然時空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之間的關系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調整水資源天然分布,使其與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相適應,重點要調整水資源數量在空間上的分布;二是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使其與水資源天然分布相適應,重點要調整水資源數量在時間上的分布;三是既調整水資源天然分布,又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使兩者相互協調,要同時調整水資源數量在時間上和在空間上的分布。

   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基本上屬于第一種類型,即從合適的地點、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代價,調出符合數量和質量要求的水資源送入缺水地區,滿足其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