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南水北調 >> 

水資源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的理論基礎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二、主要因素

    研究水資源合理配置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資源、人口、糧食、環境、資金、市場、管理和能力建設等。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m3,人均僅2200m3,到2050年人口達到16億峰值時,人均占有水資源將降至1760m3,接近用水緊張國家的標準(1700m3/人年)。我國水土資源的自然組合極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特別是黃河、淮河和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501m3,以僅占全國7.7%的水資源總量,支撐著占全國39.4%的耕地面積、39.2%的糧食產量、34.3%的人口和32.4%的國民生產總值。缺水最為嚴重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05m3,比2000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還少140m3左右。為了維系其經濟社會的發展,黃淮海平原等嚴重缺水地區不得不依靠大量擠占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大量利用未經處理的污水,當前已經顯示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根據國內外統計資料分析顯示,供水與人口(特別是供水年增長率與人口年增長率)有著密切的線形關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要確保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第二步宏偉戰略目標,到2050年左右,要養活并且養好16億峰值人口,按人均年綜合用水量500m3計,至少需要供應8000億m3符合質量要求的水資源,屆時需增供水量接近2500億m3。只要人口增加,特別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實現增供水量就成為必然。2050年前后,實現需水零增長,不僅是實際的需要,更是一種控制策略。

   糧食安全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由于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糧食生產發展步履艱難。因此,21世紀我國16億人的糧食安全就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在戰略上需要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就必須強化農業灌溉設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水價對糧食生產成本的影響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把政府對農業的補貼集中于農業供水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如果不采取類似措施,農業、農村和農民將受到非常沉重的打擊。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