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因素
研究水資源合理配置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資源、人口、糧食、環境、資金、市場、管理和能力建設等。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m3,人均僅2200m3,到2050年人口達到16億峰值時,人均占有水資源將降至1760m3,接近用水緊張國家的標準(1700m3/人年)。我國水土資源的自然組合極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特別是黃河、淮河和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501m3,以僅占全國7.7%的水資源總量,支撐著占全國39.4%的耕地面積、39.2%的糧食產量、34.3%的人口和32.4%的國民生產總值。缺水最為嚴重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05m3,比2000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還少140m3左右。為了維系其經濟社會的發展,黃淮海平原等嚴重缺水地區不得不依靠大量擠占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大量利用未經處理的污水,當前已經顯示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根據國內外統計資料分析顯示,供水與人口(特別是供水年增長率與人口年增長率)有著密切的線形關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要確保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第二步宏偉戰略目標,到2050年左右,要養活并且養好16億峰值人口,按人均年綜合用水量500m3計,至少需要供應8000億m3符合質量要求的水資源,屆時需增供水量接近2500億m3。只要人口增加,特別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實現增供水量就成為必然。2050年前后,實現需水零增長,不僅是實際的需要,更是一種控制策略。
糧食安全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由于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糧食生產發展步履艱難。因此,21世紀我國16億人的糧食安全就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在戰略上需要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就必須強化農業灌溉設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水價對糧食生產成本的影響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把政府對農業的補貼集中于農業供水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如果不采取類似措施,農業、農村和農民將受到非常沉重的打擊。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