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調配主要有時間、空間和質量三種工程措施,即時間調配工程、空間調配工程和質量調配工程,統稱為水資源工程。這些工程又可分為天然的和人工的。時間調配工程主要用于調節水資源的時程分布,包括水庫、湖泊、塘壩、地下水等蓄水工程。另外,積雪和冰川也具有時間調配的作用?臻g調配工程將重新改變水資源的地域分布,包括河道、渠道、運河、管道、泵站等輸水、引水、提水、揚水和調水工程。質量調配工程的目的是調整水資源的質量,包括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海水淡化、氧化塘、曝氣池等水處理工程。在空間上的水資源數量調配可基本滿足水資源質量在空間上調配。在我國,時間調配工程建設基本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但空間和質量調配工程建設卻離實際需要相差甚遠。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大力推進水務體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為了防洪和灌溉的需要,我國興建了8萬多座水庫,主要集中在東中部地區,時間調配工程建設發展較快,同時也建設了一批局部地區的引水、調水工程,基本滿足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前30年的發展需求。相比之下,較大范圍的空間調配工程,特別是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建設滯后,污水處理等質量調配工程建設更是嚴重滯后,成為制約我國近20年經濟社會發展和21世紀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瓶頸。顯而易見,建設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是21世紀上半葉我國水利建設的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
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時間、空間和質量調配工程建設比較均衡,匹配較好,但也同樣經歷了由時間調配到空間調配,再到質量調配的發展過程。
我國的供水系統當前明顯存在城市供水系統和農村供水系統兩大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城市與農村兩大供水系統將逐漸歸一,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勢必將在統一的供水系統內統籌安排。
水資源合理配置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基礎。為了使可再生的水資源系統具有更高水平的可持續性,就必須保持和加強它的可再生能力,一方面要供應符合數量和質量要求的水資源,另一方面又要積極維系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生態系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強調水資源系統的可持續性旨在保持生態、環境和水文系統完整性的同時,有助于現在和未來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因此,抑制需水、有效供水和保護水質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的三大基本任務。
水資源合理配置是一個多水源、多用戶、多目標的系統優化過程,只有“起點”,并無“終點”,充分反映了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需要不斷加大投入,大規模地引進、推廣和應用現代高新技術,特別是要盡快建立水資源規劃的滾動平臺。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