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下旬,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宣布,中國政府批準“南水北調”的總體規劃,確定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分三期實施。首先開工的是東線和中線第一期工程,總投資為1548億元,工期為5至10年。至此,“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實施。
“南水北調”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這樣浩大的工程自然引人關注,人們談論最多的要算是復雜的工程技術問題,但是專家們現在最關注的卻并不是這些。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說,“南水北調”調來的水賣給誰?什么水價?怎么收?工程是否還本付息?如何管理、運行、維護?這些問題的解答可能比技術問題還復雜。
這些更復雜問題的核心是在“南水北調”的水價上。水價決定了投資與收益的效益,決定了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了各方的利益分派格局。最終,一個完善的水價機制決定“南水北調”工程的整體效益。
水價如何形成
大部分人擔心,調來的水能用得起嗎?長江之水千里北上,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承諾說,讓群眾能夠承受,是確定南水北調水價的重要原則之一。如果水價過高,用水戶不能接受,就會影響用水量,造成工程的浪費;如果受水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不能受益,“南水北調”也就失去了意義。
那么“南水北調”后的水價到底是多少?這個問題比表示承諾要復雜得多。
《南水北調水價工程分析研究》項目的執行負責人、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研究處處長黃河,在接受《經濟》雜志專訪時詳細解說了“南水北調”水價形成機制。
黃河說,南水北調的水價制定首先要糾正中國目前極不合理的水價政策,將按完整水價原則定價,包括資源水價、工程水價和環境水價三部分。
具體到“南水北調”的工程水價,非常復雜。從江河水源到消費者家里的水龍頭,要經過很多環節,不是一個工程能夠解決,也不是歸一個部門管理。
以中線為例,從丹江口開始是水源工程,出水源后是干渠工程,干渠到各個出水口門,是一個出水水價。中線幾十個口門,每個口門價格都不一樣。從口門到各城市自來水廠還有一個配套水利工程,又是一個環節。進入自來水廠后是水廠的制水配水環節,最后到消費者家里又是一個價格。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