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環節按照目前的水價管理體制,是一個典型的多頭管理格局。從主要的流程環節說,從水源工程出來到進水廠管網之前,歸水利部管;進了管網后歸城市自來水公司管。從工程管理上來看,“南水北調”總體工程中央在管,配套的每一個環節工程各個地方在管。
針對這樣的狀況,各環節水價采取逐步結轉成本方法測算,即下一環節水價根據上一環節水價和水量計算的原水成本,再加上本環節發生的成本,構成本環節水價。
據黃河說,他們測算的水價結果是,主體工程水價按目前物價水平,中線到北京為每噸1元5角左右,東線到天津不會超過1元。但這只是分析的工程水價,和最后到消費者龍頭里的水價會有很大不同。根據經驗,主體工程成本價格在最終用戶價格中最多占三分之一,而其他的配套工程和城市管網環節及資源水價和環境水價等占三分之二以上。
不過,由于各相關因素在不斷發生變化,最終價格的確定還要由當地政府制定并通過價格聽證會。所以,目前尚不好確定“南水北調”進入用戶家中的最終價格。北京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吳文桂則預計,“北京每噸的綜合水價將可能達到6元,百姓生活用水可能會在每噸4元左右!
這個價格確實不低,不過黃河認為,這完全在用戶承受范圍內。據他說,國家建設部有個研究水價在居民收入中占多大比例算合適的報告,結論是占2.5%—4%,達到5%也在承受范圍內,水利部則建議比例在2.5%—3%。按2010年規劃,一般城市居民一年用水量48噸,人均可支配收入到那時應該高于1萬元(按目前物價水平),水費在總收入中比例不超過3%。另外,從近年來礦泉水、純凈水在城市中的消費狀況來看,居民對用水價格的承受能力還有很大空間,水價的提升應該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
至于工業用水,情況要復雜一些,因為各種不同企業耗水量差異較大。不過總的來看問題也不大,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開始提升水價,但到目前還很少聽說有哪些企業是由于水價上漲而產生經營困難。
對于農業用水,黃河認為,從各國的經驗來看,農業灌溉用水都承擔不起遠距離調水的成本。農業用水可以通過節水和將原城市擠占水量退還給農業解決。
水價必然上漲
“南水北調”工程將會促使各受水地區理順各種水價關系,并調整當地現行水價標準,與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后的水價保持一致。
這樣做起碼有三個好處:一是現在水價上漲有利于節水;二是可以比較合理地確定分水指標和資金;三是“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后,水價可以平穩過渡。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