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三)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2)對南水北調各條線路的初步評價
      
對已提出的南水北調各種線路,初步評價后認為:水利部提出的東、中、西三條線路,都是可以成立的,也存在一些難點和問題,需要抓緊進行工作;其他各種大西線方案,現在尚缺乏科學依據,F分述如下:
  
①東線
       東線工程從江蘇省揚州附近的長江北岸,在原有引水量的基礎上,增加年均引水約150億立方米,其中過黃河約90億立方米。利用和擴建京杭運河及與其平行的部分河道,送水到天津,另建分干線到膠東半島。
      
東線工程除可解決江蘇和山東兩省的缺水外,還可解決河北省東部深層地下水超采和高氟水導致的地方病以及天津市的缺水問題。其有利條件是:直接從長江引水,水源比較豐富可靠;可利用大運河和洪澤湖、駱馬湖等現成的河道和調蓄湖泊,投資較低,并可分期分段實施,比較靈活。其難點是:沿線水質污染;需要電力提水,總揚程約65m,經常運行費用較高。
  
②中線
       中線工程由加高后的漢江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的可能引水量估計約130億立方米/年,其中過黃河約70億~75億立方米/年。建設專用的輸水渠道,沿京廣鐵路西側,送水到北京。
       
中線工程除可解決河南省中東部的缺水外,還可解決河北省中部經濟最發達地區和北京市的缺水。其有利條件是:目前水質較好;絕大部分自流引水,如不計建設成本和丹江口發電損失,運行費用較低。其難點是: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水源相對有限,如遇連續枯水年難以滿足要求;現在規劃的線路缺少調蓄湖庫,運行困難;黃河以北的線路經過太行山麓的特大暴雨區和地震高發區,安全風險很大;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需移民25萬人,總干渠基建投資也較高,需要一次建成才能發揮效益,考慮到配套建設的種種問題,總干渠達到設計效益需要相當時間,加上來水和需水匹配的不穩定性,如以貸款建設,將發生運營困難。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11 >>] 下一頁 共11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