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二)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風暴潮的危害極大,這些地方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步建成以防御特大風暴潮為目標的沿海防護林帶和高標準海堤,以求長治久安。
   ④在全國建立防洪保險、救災及災后重建的機制
    對各類分蓄行洪區以及其他有防洪風險的地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但必須適應防洪的風險?紤]到我國各江河都存在這種問題,應當研究在全國建立防洪保險、救災及災后重建的機制,給予法定的社會保障。
    在過去的防洪工作中,著重建設防洪工程,而沒有落實分蓄行洪區的社會保障工作,許多分蓄行洪區不能按規劃運用,只能“被動蓄洪”而不能“主動蓄洪”,使江河的實際防洪標準大大降低,分蓄行洪區也受到更大的損失。長期以來,許多地方對分蓄行洪區的工作有畏難情緒。我們認為,只要真正認識分蓄行洪區是防洪工作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就能制定出一個合理的規劃和相應的運行機制,既可適當地開發利用分蓄行洪區的土地資源,又能兼顧全局和局部利益,保障各類地區都能得到合理和可持續的發展。最近頒布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是一個好的開端,還需要繼續進行大量的后續工作。
    ⑤建立現代化的防洪減災信息技術體系和防汛搶險專業隊伍
    要研究解決致洪暴雨與洪水的準確預測、預報、預警和決策支持軟件。建設一支以高科技武裝的防汛搶險專業隊伍,提高抗洪斗爭中勘測、通信、查險、除險和搶險的水平,逐步取代現在主要依靠大量人力的防汛搶險辦法。
    2.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戰略
    在農業用水方面,要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
    研究后認為,通過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我國可以基本立足于現有規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滿足今后16億人口的農產品需要。
    (1)16億人口所需的農產品和耕地預測
    根據國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調查,我國耕地面積為1.3億公頃,其中灌溉耕地約5173萬公頃,占39.8%,雨養農業的旱耕地約7827萬公頃,占60.2%。1997年糧食總產量為4942億kg,人均410kg。
    農產品需求受人口數量、人口年齡結構、城市化水平、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考慮到我國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在糧食消費水平趨于穩定的同時,肉、蛋、奶類的消費水平將逐步增加,因此糧食的人均需求量將比現在有所提高。預測人口達到16億時(2030年),人均糧食的需求量為450kg,糧食總需求量為7000億kg左右。根據主要農產品需求、主要農作物單產和種植業結構的預測,需保證2億公頃的播種面積,耕地面積應保持在1.2億公頃左右。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9 ...15 >>] 下一頁 共1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