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二)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對于城市的用水需求,尤其是對工業用水的需求,以往許多預測明顯偏大。如建設部門的《城市缺水問題研究》中,以1993年為預測基準年,預測2000年全國城市的工業需水量將達到406億立方米,年均增長率為4.9%,而實際情況是從1993年到1997年,我國668個城市(不包括小城鎮)的用水量非但沒有增長,反而由291.5億立方米降至260多億立方米。又如北京市,曾預測1995~2000年市區工業需水量將以6%的速度遞增,而實際上從1989年至今,北京市的工業用水量非但沒有增長,還減少了12.5%。
預測偏高的情況在國外也曾發生。美國國家水資源委員會1968年的報告中,預測2000、2020年全國總取水量將在1965年3725億立方米的基礎上分別增長200%和407%,達到11116億立方米和18900億立方米。但到1975年,他們意識到如此高的用水量將無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于是作出第二次評價,綜合考慮了水污染、水資源量等多種因素,決定大力推行節水措施,預測2000年的總取水量與1975年的實際用水量基本持平。這個預測和美國目前的實際取水量十分接近。
造成預測偏高的基本原因是,對經濟發展和用水需求的客觀規律沒有認識清楚,誤以為隨著經濟發展,用水量也必須不斷增加。實際上,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防治污染和水價等各種因素,在經濟發展中,工農業的用水定額將不斷降低。在一些發達國家,他們在經濟增長中,用水量已達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2)我國應要求在人口達到16億后,用水量逐漸達到零增長
本次報告預測:我國用水的高峰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分項預測:農業用水總量與現在的規模相仿,為4200億立方米左右;工業用水總量從現在的1100多億立方米增至2000億立方米;城鄉生活用水從現在的500多億立方米增至1100億立方米左右;考慮到未來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因而估計全國用水總量有可能達到7000億~8000億立方米,較現在增加1300億~2300億立方米,人均綜合用水量為400~500立方米。
經研究分析,扣除生態環境用水后,全國實際可能合理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億~9500億立方米,按上述估計的用水量,已接近可合理利用水量的極限。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人口的繼續增長,同時加強需水管理,做到在人口達到零增長后,需水也逐步達到零增長。
上一頁
頁碼:[<< 1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
共15頁
更多關于 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二) 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