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二)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②生態環境用水量的估計
    根據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用水主要有以下方面:
——保護和恢復內陸河流下游的天然植被及生態環境;
——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圍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設;
——維持河流水沙平衡及濕地、水域等生態環境的基流;
——回補黃淮海平原及其他地方的超采地下水。
    估計全國生態環境用水的總量約800億~1000億立方米(包括地下水的超采量50億~80億立方米),主要在黃淮海流域和內陸河流域,其中黃淮海流域約500億立方米左右,內陸河流域400多億立方米。這部分生態環境用水中,約600億立方米由各河流目前尚未控制利用的地表和地下水供給,約200多億立方米由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退水量供給,尚有110億立方米的缺口,需從區外調水補充。
    6.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
    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保證供水。
?(1)過去對需水量的預測普遍偏高,造成對供水規劃和供水工程在不同程度上的誤導
    對于全國的用水需求量:80年代初,水利部門預測2000年為7096億立方米;1994年,《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預測2000年為6000億立方米。實際1997年全國的用水量為5566億立方米,上述預測特別是80年代的預測明顯偏高。
    就分區而言,可以山西省為例:“七五”期間,當時山西省的缺水現象確實很嚴重,水利部門據此多次預測,1990年的需水量為72億~76億立方米,2000年為90億~100億立方米,而實際1990年和1994年的用水量分別為54億立方米和63億立方米。實踐證明,在缺水的情景下,往往對缺水量的估計和預測偏高。對山西省需水量的過高預測,曾使萬家寨引黃工程的近期規模偏大。

上一頁 頁碼:[<< 1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 共1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