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一)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4)江河高泥沙含量是我國水資源的一個突出問題
    我國西部地區是長江、黃河、珠江和眾多國際河流的發源地,地形高差大,又有大面積的黃土高原和巖溶山地,自然因素加上長時期人為的破壞,使很多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對當地的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也使許多江河挾帶大量泥沙,黃河的高含沙量更是世界之最。這些問題增加了我國江河治理的復雜性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迫切性。從歷史的觀點看,江河泥沙曾為我們創造了并繼續發展著東部和中部總面積達185萬k平方米的廣大沖積平原和山間盆地。這些地方,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成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地,但由于開發利用不當,也帶來一系列的水旱災害和環境問題。
    (5)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的影響
    根據1950~1997年接近50年的降水和氣溫資料分析,我國近20年來呈現北旱南澇的局面。80年代華北地區持續偏旱,京津地區、海灤河流域、山東半島10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0%~15%。進入90年代,黃河中上游地區、漢江流域、淮河上游、四川盆地的8年平均降水量偏少約5%~10%,黃河花園口的天然來水量初步估計偏少約20%,海灤河和淮河的年徑流量也都明顯偏少。西北內陸地區,80年代降水量略有減少(2.5%),90年代略有增加(8.9%)。由于高山地區冰川融水的多年調節作用,各河流出山口的多年平均流量基本持平。少數河流如新疆的阿克蘇河等徑流量略有增加,個別河流如河西走廊的石羊河徑流量偏少。
    從全國范圍看,在原評價24年系列基礎上增加最近18年的資料,估計對全國水資源總量的影響不大。但北方缺水地區持續枯水年份的出現,以及黃河、淮河、海河與漢江同時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加劇了北方水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據國際方面的有關研究,未來50年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效應,全球年平均氣溫可能升高,但預測值相差很大。氣溫升高將使地表蒸發量提高,水資源量將相應減少。具體到我國的各大流域,影響程度如何,還有待探討。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