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資源利用現狀
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經過幾十年的投入與建設,已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結合,以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體系,共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15座,小型水庫485座,塘堰18450口,完成水電裝機137處,裝機123萬kW,占可開發水能資源(340萬kW)的36.2%。形成了以蓄水為主,蓄引結合,提水補充的灌溉體系,形成了以27個萬畝以上灌區為主,河谷平壩分散灌溉為輔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基地。興建農村飲水工程1.45萬處,解決了88.78萬人,58.56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以1998年為例,全市總供水量7.85億m3,其中地表水供水7.67億m3,地下水供水0.18億m3。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4.80億m3,引水工程供水0.98億m3,提水工程供水1.89億m3。全市總用水量7.77億m3,其中農業灌溉用水3.18億m3,工業用水3.21億m3,城鎮生活用水0.67億m3,農村生活用水0.71億m3。
在水資源的供需問題上,主要是滿足工、農業用水、生活用水、環境用水和生態用水。按現有工程運行,平水年和枯水年,出現缺水問題,以農業缺水為主,同時存在著工業和城鎮生活缺水問題,農村人畜飲水較為嚴重。
2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2.1
現有蓄水工程險情多
十堰市現有。ǘ┬鸵陨纤畮503座,有的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出現病險隱患。二類病險工程222處,占44.1%:三類病險工程72處,占14.3%。如1998年全市發生局部大洪水中,沖毀小型水庫2處,造成7人死亡;1997年局部大洪水,沖毀河堤93處,各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1428處;每年因水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多達4億元。
2.2
自產水量少且分布不均
由于降水量受氣候控制和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水汽輸送條件,使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一干一大片,一沖一條線”、“地上一片紅,河里一片白”這是近幾十年來十堰市干旱洪澇的真實寫照。例如鄖西縣,1959至1998年,發生干旱的總次數多達64次,年均1.6次,大旱次數達27次,即每3年發生2次。據統計,歷史上十堰市發生干旱是4.5年一次,建國以來加快到1.6年一次,具體分布:五十年代4次,六十年代6次,七十年代以后,每十年中有9次(干旱標準:大旱40天以上未下透墑雨),因此十堰是“十年九旱”的地區。干旱缺水是農民生活貧困的重要制約因素。
同時,由于一年內汛期(6~9月)集中的徑流往往形成洪水,并造成災害。由于十堰市各縣市、區防洪標準偏低和山區易發生山洪暴發,洪災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75.8”“80.6”“82.7”“83.10”、“96.7”、“97.7”等暴雨洪災,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僅1998年局部暴雨洪災,造成20人、294頭大牲畜死亡,1618人受傷。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