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這兩個問題為什么要一起講呢?水資源承載能力就是從用水的角度來講,水資源能夠支撐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水環境承載能力呢,是從污水排放的角度來講,水體能承受多少排放物。而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緊密相聯的。在研究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時候,必須考慮生態用水、環境用水。在這里我用了兩個詞,一個叫生態用水,一個叫環境用水。為什么用兩個詞呢?是為了分別說明兩件事情。生態用水是指動物、植物能夠保持正常生存狀態所需要的水。地下水狀態,海水入侵狀態,都會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生態用水側重人和自然的關系。環境用水是特指保持水體自凈能力的用水。環境用水側重人和資源的關系。研究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時候,比如說黃河給寧夏的水量指標首先要保證生態用水,要保證環境用水,然后再去分配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社會用水、其他用水。而環境用水指標的確定,又是與生產生活用水的排放直接相關的。于是就形成復合函數關系,就是當你確定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分配了用水指標,所產生的污水又回到水體的時候,同時要計算出水體能不能承受已分配出去的這些指標,即在研究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同時必須研究分析水環境承載能力。舉個例子,現在國際上通常認為一條河調水不要超過20%,用水不要超過40%,用水超過40%生態就會有嚴重影響。那么我們的海河呢,用水已超過95%,遠遠高于40%了。那次在海委,我說海委要把恢復生態作為主要任務,如果不把恢復生態作為主要任務的話,海河不存在了,沒有水了,要海委干什么。黃河、淮河用水也都超過40%,問題很突出。我們就以40%為例,用1方水,一般產生0.7方污水,這0.7方污水又排放到原來的河道里。因此,用了河道里40%的水,就意味著返回28%的污水。而原來河道里邊,還剩60%的水,這就意味著河道里的污水與凈水之比為28∶60,也就是說接近1∶2。還能不能自我凈化呢?當然不可能,必然污染,不可能做到可持續發展。這種分析雖純數學化了一點,但我想說明一點,就是我們不僅要通過分析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來決定國民經濟應怎么發展,生態應該怎么平衡,還要在考慮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同時,考慮水環境承載能力,兩者必須同時考慮。
二、水權和污水排放權
資源承載能力體現在什么地方呢?體現在水的使用權上。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具體化就是通過水權分配,來體現水資源承載能力。比如寧夏,給你一定的黃河水,多少是維系生態用的,多少是維系環境用的,其他的水量多少給農業、多少給工業,工業又給什么企業,生活用水多少,哪個城市用水多少,等等。水權的具體體現,就是取水許可,申請和發放取水許可證。水環境承載能力體現在什么地方呢?體現在污水排放權,就是承載能力有多少,允許你排多少,允許他排多少。這個排放一定是在承載能力之內的,才可能是持續發展的,超過這個,肯定就不能持續發展。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