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現代史上,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先后對大江大河流域(包括沿海)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從而帶動了本國經濟的大發展,具備了問鼎世界的實力。在此過程中,這些國家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教訓,都值得我們予以借鑒。
立法先行
一些發達國家在對大江大河開發時都首先制定相關法律,來吸引資金、技術、人才。如美國在19世紀為開發西部出臺《鼓勵西部植樹法》、《沙漠土地法》等法律,大大推動了西部開發的進程;在20世紀60年,又相繼頒布《地區再開發法》、《加速公共工程法》、《公共工程與經濟開發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使西部地區的開發進入新的階段。德國1969年頒布實施了《改善區域經濟結構共同任務法》。兩德統一后,確定了區域經濟促進區,東部5個州全部劃為區域經濟促進區。統一后短短5年時間(1990——1995),東部與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就縮短了三分之一。日本在開發北海道過程中,制定頒布《北海道開發法》、《國土綜合開發法》,并從1952年到1997年連續實施了5期綜合開發計劃。大河流域的開發首先制定法律法規,這樣不僅使開發有章可循,有法律保障,更重要的可以避免政策易受形勢左右而出現朝令夕改的現象,抵御來自個別長官意志的干擾,減弱舊體制形成的障礙,協調各方面利益沖突,保證開發能夠長期、健康和有序地進行。
交通優先
交通自古就是經濟興衰的生命線。世界各國對大河流域的開發,一條基本的經驗就是交通先行。美國開發西部,首先修筑了一條橫貫中西部的大鐵路。俄羅斯開發遼闊的西伯利亞,舉措之一就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把遙遠的東西部連接起來。巴西開發西部,采取的重要舉措,一是遷都,再一個就是修路。從70年代開始,先后修建了跨亞馬遜公路和其他國道干線,把本地區同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聯系起來。
科技先導
美國在開發密西西比河流域經濟中,在舊金山南面一片盛產櫻桃、沒有任何大型傳統工業的谷地中逐步建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硅谷”,對于促進美國西部加快發展、振興美國經濟發揮了很重要的支撐作用。印度在不毛之地班加羅爾等十多個地方建立高科技園區,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和先進的衛星通訊設備來發展信息產業,進行軟件出口貿易,其規模和質量僅次于美國而居世界第二。從這些國家的經驗看,高科技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大河流域開發的突破口之一。
以人為本
所謂以人為本,主要含義就是重視人才,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美國在開發西部中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早在1785年頒布的土地法中,就為學校的發展專門保留了土地,1862年制定的“摩利爾法”成為西部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俄羅斯也在開發西伯利亞時采取重要措施來解決開發中的人才問題,如每年要從西部大專院校抽調2萬名畢業生分配到東部,又從東部抽調大批干部和專家到西部或國外去培訓、學習。1944年組建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研究所,1957年又組建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著名的科學城新西伯利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分類指導
把大河流域劃分為若干區域,對不同區域分別采取不同政策,特別是對欠發達地區采取最優惠的政策扶持,這是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通常做法。英國1938年將泰晤士河流域的地區分為四個類型,同樣投資項目,在不同區域內獲得稅收等的優惠不同。即越不發達地區,吸引力或對投資商不便的地區得到的補償就越大。英國政府曾規定,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這些發達地區投資必須事先獲得政府許可,否則要有負優惠(罰款),以避免發達地區過度擁擠。泰國1987年實施新投資法,在開發方面分為三類投資區,相應的投資優惠層層遞進,即第一區內優惠最少,投在第三類區內優惠最大。這樣,增加了欠發達地區對投資商的吸引力。
重視環保
從歷史上看,發達國家在大河流域的開發方面,一段時期里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比如泰晤士河流域等,在開發初期生態環境均遭到破壞(從18世紀4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的100年里,河里無魚)。這些發達國家從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美國對西部地區的開發是逐漸從東北向西南推進的,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為切入點。在1860——1890年間開發密西西比河流域時,陸續出臺了《鼓勵西部植樹法》、《沙漠土地法》等法律,規定要獲得開發那里土地的權利,必須以在那里植樹種草、修建灌溉渠道,并達到一定規模為前提。在1930——1970年間開發田納西河流域時,制定了《田納西流域管理法》,設立了一個既有政府權力、又有私人企業靈活性的公司——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統一指揮流域內的水電工程、洪水控制、土地保護、植樹造林、土地休
耕、河流凈化和通航,以及多種小工業的建造等事宜。在管理局成立最初的10多年中,它修建了21座大壩,控制了洪水;疏通河道,開鑿運河,發展了航運事業;規劃了土地,使流域地區呈現耕地、草場和梯田各占100萬英畝的合理布局。管理局還幫助農民改革農具,提高土地肥力,并通過植樹造林,制止了土地侵蝕,保護了自然環境。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