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的國際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時間:2006-11-03 來源: 作者:

 

  

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水資源的問題,但各國問題的表現形式和程度不同,解決途徑也各不相同。面對水資源方面的諸多問題,在過去幾十年里,各國都在努力尋求解決辦法,包括:(1)從傳統上的部門分割管理轉向綜合的水資源管理;(2)制定新的法律和制度框架;(3)越來越多地采用市場手段;(4)通過新技術應用等多種手段廣泛開源節流;(5)鼓勵公眾和利益相關參與水資源管理等。

本文概要總結了歐洲、美國、日本、以色列和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這些國家有的幅員遼闊,有的地域狹小,有的水資源相對豐沛,有的水資源極度貧乏。它們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經驗,可以為中國提供很多的借鑒。

一、 水資源管理體制   

水資源管理最為重要的制度問題是如何兼顧各種不同的需求,實現水資源更加高效和公平的分配。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強化部門之間的協調,開展綜合性水資源管理是一個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通過機構改革.將所有與水有關的行政部門整合起來,從而使得行政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歐洲,歐盟于2000年頒布了《水資源管理框架指導方針》,為歐盟成員國的水資源管理規定了共同的方法、目標、原則和基本措施。目前歐洲的水資源管理機構有三種模式。一是流域管理系統,二是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管理系統。三是合作管理模式。其中,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管理系統都具有綜合性特點。

英國的水管理體制和《水資源管理框架指導方針》的要求最為接近。環境署是中央政府負責水資源管理的最主要機構,主要負責水資源的長期規劃以及英格蘭與威爾士境內水資源的開發、保護和調配。并保證其得到合理利用。除國家級的管理機構之外,環境署還設有區域和地區辦公室。英國的水資源管理政策是以流域為基礎制定的,環境署的區域辦公室與英格蘭與威爾士境內的主要流域相對應。

在法國,有多個機構涉及水資源管理。環境部作為國家級的水資源管理行政機構。主要負責水質保護,水環境與河流系統的保護、管理和改善,就政府對相關行業的干預行為進行協調和規劃;全國水資源委員會在全國水資源政策的制定以及法律和規制文本的起草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法國的六大流域,每個都有一個流域管理委員會和水資源管理局。流域管理委員會扮演著“議會”的角色,而水源管理局是流域管理會的行機構。二者都參與水開發和管理劃的起草。都受境部督。

在德國,根據憲法,聯邦政府有權制定有關水資源管理框架的總體規定。各州必須通過地方立法將這些聯邦政府制定的總體性法律轉化為州法律,也可自行制定補充性的規定。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簡稱環境部)是聯邦政府主管環境和水資源問題的最高權利機構,負責處理與水資源管理相關的基本問題以及跨地區合作。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由各州和市政府負責。

上述三國的水資源管理機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對流域的水量、水質以及水利等方面的管理都具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和相應的權力。英、法兩國建立了以流域為單位的跨轄區管理體制,而德國則為跨轄區的水資源管理設立了專門的機構。

在美國,根據法,邦政府負責制定水源管理的體政策和章,由州負責實施。境保護署的職責包括頒發污染排放、制定國家用水準、出臺有關規幫助各州制定水質標準等。保暑在全國有十個區域處。每的管包括幾個州以及一個或幾個橫跨幾個州的流域。區域職權包括批準有州政府制定的章和準、邦政府劃的水務資金的使用。除境保署之外,陸軍程兵、美國地質調查局、魚類和野生物管理局、水土保持局、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等也都有與水源相的特定職責

根據美國法,各州政府于其區內的水和水分配、水交易、水問題擁有大部分的力。美國各州政府建立了相當健全的州源管理機構。此外。了解決跨州的水源管理問題,美國建立了一些基于流域的水源管理委會。作管理機構。些流域委會是法律體.而不是粹的行政機構。委會的成一般包括有州的州以及一名邦政府的代表。   

新加坡水源管理的一個關鍵做法是行機構改革.整合所有與水有的行政部。在去,供水和理是分由不同的機構來管理的。公共事負責源管理和供水;境部負責廢理和水系。為實合的水源管理略,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境和水源部,公共事為環境和水源部的一部分。新的公共事局的任除水源管理和供水外,還擴到包括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水系域,在,公共事局是負責與水有的最主要管理機構。   

在日本的水源管理中,政府的作用很重要,它主要表在三個方面:(1)制定和施水開發境保的政策和劃;(2)業單位和管并負責其運維護和管理;(3)源管理提供政支持。日本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年在水源管理方面投入大量金.源的開發、利用和保提供有力的政支持。 

在水源管理方面,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職責有比明確的分工。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制定和施全國性的水政策、制定水開發境保劃;地方政府中央政策的框架下,負責供水系、水施、水機構的運、維護和管理,此外,還對公共用水的水質實控.機構督.以保水排放達。   

在中央政府,有五個部門涉及水源管理,它是國土交通省、境省、厚生勞動省、經濟產業省、林水省。五個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二、  源管理的法律法   

經過長期的努力,各國都建立了全面的水源和水境法律體系.而且特別強調法律施。從流域水源管理、水染防治等宏觀層面,到具體的水措施等微觀問題都有相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美國在水源管理方面制定了很多法律和政策,其中不少體了系化的整體管理思路,源的合管理提供了制度。在些法律和政策中,布于1972年的《清水法》是美國保的框架性法律,管理水染物排放確立了基本的架構。在法的體框架下,美國政府先后制定了日最大量限制、水管理劃、非點源控制劃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除《清水法》外,《安全用水法》、《危物法》等法律和政策美國水源管理也具有重要影響。  在日本,改善源管理.構建了一個比完整的法律體系。日本水源管理的法律框架可以分五個域:(1)水開發劃,日本根據《國土開發綜合法》制定了《國家水》,并據此制定了《水開發基本劃》(2)補貼,《河川法》、《供水法》、《水法》和《土地改良法》等一系列相法律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施建以及施運、維護和管理提供政支持的和比例:(3)水/水交易,《河川法》地表水的使用權進行了分配,并禁止行生活用水和工用水的交易(特定的土地改良區除外):(4)水的運和管理,于生活用水供理、農業用水供和工用水供等不同型的水,日本制定了相的行性法律來范其運和管理;(5)水,日本的境基本法》定了染控制和自然保的基本原《水防治法》則闡述了更為詳細的指。   

以色列的水源管理立法很有特色,其核心法律是1959年的《水法》。于水是以色列的生命源,《水法》定水源是公共財產,由國家控制,私人不得有水源。    法有幾條款是于改善水的,1971年對該行了修,增加了一些控制水染的條款。根據修后的水法.所有的水染.包括點源和非點源染都被禁止。還規定。水委會有法令。以減少問題。比如要求消者將水到其原本狀,最嚴厲的措施是停止用水以外的供水。

三、  源管理的經濟手段   

源的保和有效利用.各國施了廣泛的經濟手段。如不同用途用行不同價格、提供政支持、、鼓勵使用回用水的收體系、水減免稅、超污罰款等,都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 

1、  價格和收制度 

在各國的水源管理中。價格和收段的用十分廣泛。   

在歐洲和美國,解決生活用水日益峻的供需矛盾,滿足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用水需求,生活用水供給進行了價格改革,改革的趨勢是:棄固定收和價格的做法,而采用量收和價格增相合的水價構。在些國家。工用水供的價格一般由地方政府確定,因此。即使在一個國家之內水價也有很大差異。最常水價構包括固定收和可兩部分。于直接抽取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工多數國家都收,其準一般高于生活用水。家庭水的收主要根據的供水量來確定,多數國家的水收模式與家庭供水收費類似。   

農業用水方面.組織國家農業用水的收采用了按面定價、分定價、按收益定價、市定價、被交易定價、按量定價等多不同的定價方法。但收水平都很低。實際上。在美國的部分地方以及一些歐洲國家.農業用水供是免的。   

多數歐洲國家都抽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稅)。例如:荷蘭對抽取地下水征稅;德國各州從自然境中抽取地下水征稅;英國的《水源法》定。任何人想抽取地表水或地下水都需要持有抽水于申取水者.政府收取申請費取水。

    以色列的供水價格由基礎設施部和部確定,價格根據消價格指數、電費及平均工指數等因素來調整。于城市、農業實行不同的價格體系。有時還據供水成本行一些補貼,但近年來補貼大大減少。   

農業方面,水回用,以色列政府通過為最初的本投入提供補貼來支持農業于新鮮農業用水,收費標更高,其目的是不鼓勵用新水。   

1 999年起,任何自取水行需要收。自取水收不是基于供水成本而征收,而是反映水的稀缺價是以色列水政策體系中一個極重要的內容。   

在城市和工用水方面,以色列的水價由一個政部和水委會建成立的委確定。采取累稅方式收。怨膭水。但是,了保基本的用水消,置了一個稅收門檻。   

在日本,除農業用水外,其它用途的水的價格一般都由兩部分構成,即固定收加可。水的用途不同。其價格構也不同。   

以生活用水例,其價格包括最低收(基價)和累計量費兩部分,最低收根據接入的水管尺寸大小確定.費則實行累制。 

2、  及水交易 

美國沒有全國性的水法,水源主要各州管理。多數州都有相的法律。在美國的不同地區.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有不同的法律定。   

了利用市機制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美國展了水交易。不.由于擔心不受限制的交易可能會改水的用途,展水交易的各州政府保留了水交易行干力。

了降低控制水染的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率,美國還開展了水交易。目前,美保署的政策主要鼓勵就營養(如)以及沉淀物荷削減展交易.但不支持任何會害人健康、染水、造境毒害的交易活。 

根據日本的《河川法》,一般不允許進行水交易。但是,在土地改良區范內的農戶可以展水交易。 

3、  政支持和補貼 

日本政府年安排巨額財開發和有關設施的運、維護和管理提供補貼。中央政府用于補貼金來源于國稅收入和行國家公。地方政府的除來自地方稅收之外,有一部分依靠中央政府的低息款以及行市政券。當然,日本的這種補貼對展中國家政府來,以承受的。   

在以色列,政府通的部和增加供水和理廠提供助和低息款。農業部提供灌補貼。

四、私人投   

趨勢來看.各國越來越重私人在水域的作用。   

在歐洲和美國,近年來在供水及理服務領域,私人參與大幅增加。參與形式有很多。多數國家的做法是.公共部留供水和理系的所有.而參與一些服經營管理。   

參與水基礎設有兩式:一是本投;二是直接融。即通常的“完全私有化”,這種形式主要英國和美國。   

盡管私人投可以為水增加投入,但是,由于通征收用戶費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完全收回投成本,因此,各國政府仍在對水務提供補貼。   

在日本,近年來始允參與水務業經營管理門參與的形式有多,包括服承包、管理承包、租、特許經營、底私有化、私人融以及公私合作等。目前,在日本水中,最普遍采用的形式是服承包。

五、 手般源和   

重缺家的國家。源和流成家水源政策的重要部分。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在技上加大研和投入力度,通海水淡化、水截流和化、水庫聯調甚至進口等措施廣泛拓供水來源;通采用桶、水表量、管道改造和施新的淋浴等措施節約用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色列制了一系列法來改進污理廠出廠的水,以促回用,并減少和健康風險。一個重要目是利用回用的水代替淡水作用水。目前,以色列幾50%的灌用水源于污水。   

海水淡化也是一個選擇。以色列已起了一些海水淡化廠,還在建一些大型的海水淡化廠。由于技術進步,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   

在新加坡,近年來也采取了多措施開源節流,并取得了著的展。    

集水區保是確保水的最關鍵素,于新加坡而言先其如此,為該國的大多數集水區都位于城市地區。由于各部門在集水區的土地規劃方面密切協調,并實施格的染防治錯施,目前,集水區已占了全新加坡土地的50%左右。   

新加坡的新生水(求回用)用于非水的比倒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到2011年,其目是提供25萬立方米的新生水,作接的非用水使用,占新加坡供水量的1 5%。 

新加坡還廣泛利用反滲透等技術行海水淡化,生淡水。 

新加坡在全島嚴實施100%安裝水表以及安裝節水設備等,還實施了水審,以確保水的高效利用。此外還采取多措施減少水的漏,漏率從原先的11.2%降到6.2%,是世界最低的。

六、水管理中的公共參與   

由于水源管理涉及不同的層面和部,及多方利益。因此,最近幾年,各國紛紛出臺相應的政策,促公眾參與水源管理。       

在歐洲,公眾參與包括水源管理在內的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有兩份政策文件最有影響,即《奧胡斯定》和《于公眾境信息的指》。

    《奧胡斯定》(2001年10月30日正式生效)公共參與做了明確界定,公眾參與境管理確立了三基本利。即:知、參與決策。   

2003年,歐盟制定了《于公眾境信息的指針》(于2005年2月14日正式生效)。該《針》對于公眾的利、管理機構的任、公共信息服的方式等行了具體的定。   

在美國,早在1979年。保署就根據《水法》、《源保與恢法》以及《安全用水法》,布了專門規,強調公眾參與公共決策的重要性,并就公眾參與提出了政策要求和建。2003年,美國保署制定了《公眾參與政策》,就促公眾參與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新加坡,展了“新加坡清”特以及“清色周”等活,公眾的水源教育。

七、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源管理的巨大力,各國從多個不同求因之策,包括轉變理模式、改新政策手段、鼓勵私和公眾參與、大力開發用新技。踐表明,些措施在改善水源管理方面取得了著成效。   

由于人口持、經濟快速展、水源的空分布不均,加上管理體制、制度和政策措施不完善,中國正面著越來越峻的水源短缺和水退化問題.特是廣大的北方地區,水問題尤其突出。已經對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生不利影響,危及國家可持續發略目實現。解決水問題。中國正在極采取多措施。上述幾個國家在水源管理方面的經驗,國改善水源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第一,政府在水源管理中發揮著至重要的作用。源有于一般物質資源和商品,是人生存最基本的必需品之一。因此,無邦制國家一制國家,無是水源相豐富的國家重稀缺的國家.各國政府都高度重源的管理,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和承擔的職責.通完善體制、加立法、新政策.不斷化水源管理。   

第二,合管理是水源管理的一效模式。由于水源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往往及多個不同地區、不同部、不同利益群體。去那管理、部割、各自政的管理模式易于造成政出多、彼此矛盾和沖突等問題。通整合管理部、建立跨行政區的流域管理機構等措施.由部管理轉變為綜合管理?梢好地避免問題,有利于有限水源的高效、公平的分配和利用。 

第三,有效的水源管理需要合運用手段。傳統上.各國在水源管理中,更多地是采用行政命令之制手段。這類手段盡管有果確定、快等點,但往往不靈活,督成本很高。因此.很多國家在水源管理中越來越多地采用各種經濟手段、鼓勵私和公眾參與、新的技和工等,將多手段合起來。 

第四,各國水資源管理需要合本國的國情。源管理模式是與特定的行政管理體制相系的,管理手段的采用需要以一定的條件前提,因此,在一個國家適用的管理模式在的國家未必適用,一個國家采用的政策手段的國家可能無法采用。例如:日本政府在水源方面提供了巨補貼,這種做法不像中國這樣展中國家以效仿,即便是歐美達國家也沒有采用;再如:水易手段美國采用得多,其他國家采用得非常少。中國必根據本國地理境條件、水源特點、行政管理體制狀及其未來趨勢、經濟社會展狀況等各因素,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水源管理模式,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兼效率與公平的前提下,改源管理,促源的可持利用。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